作者簡介
章念馳,男,漢族,1942年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上海静安師範學校,後執教於中小學。“文革”結束後從事《章太炎全集》整理出版工作。1979年底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於歷史研究所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先後出版《滬上春秋》、《章太炎醫論集》、《章太炎生平與學術》等。自臺灣開放探親後,轉事對臺交流與研究工作,1988年起任海峽學術文化交流促進會秘書長,1991…
[網上開卷]
- 幸福感: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 守禮之邦:中琉關係與亞洲文明——第16届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台灣社會思潮與台海政經形勢之變
- 台海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23
- 南台灣傳遞美的力量
- 南台灣與龍岩手牽手
- 台北會談
- 吳伯雄返鄉祭祖中評社永定走親
- 大國博弈下的中國在柬埔寨投資研究
- 文明初心的堅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2019~2023)紀程
-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首届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閩江論壇論文集
- 台海變局縱横録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22)
- 以經解經——系統神學簡易教程(上)
- 聯結兩岸
- 中職“大城工匠型”名師啓示録
- 香江堅守
- 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研究
- 紅七軍過乳源瑤區
- 湛江市社會科學志
- 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
- 感悟台灣——我與台灣三十年
- 醫改論詩草
- 家國論詩草
- 中國抗疫精神研究
- 過往録
- 仁風行故里
- 霞山英烈志
- 現當代廣東地域文化通論
- 老八舍回望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網上開卷 >> 詳細内容
面壁集
本書是著名學者章念馳的綜合性學術文集,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分兩岸篇、社會篇和歷史篇三大部分。文集中除了輯録了近年作者發表的兩岸論述外,還將作者本人對近代史——尤其是對其先祖父章太炎先生研究的一些成果,以及平時忽有所思的一些短文也一並收入。本文集從現實的臺海問題與社會問題再到歷史問題,似乎不是一個問題,但作者認爲:“這所有現實問題不正是歷史問題的延續嗎?不知今何知古,不知古怎知今?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切的問題。”
前 言關閉
卷一 兩岸篇關閉
- 卷 前 語
- 緬懷兩岸皆敬仰的汪道涵會長
- 陳水扁現象背後的制度與價值觀反思
- 兩岸關係二十年的啓示
- 要重視對“臺灣主體意識”的研究和引導
- 對臺研究也是一門科學——評陳孔立的《臺…
- 一個無奈而又必然的趨勢——評任雪麗教授…
- 民進黨緣何迅速由盛而衰
- 系列弊案對臺灣影響有多大
- “罷扁”與“保扁”的意義與前景
- 構建和諧社會與兩岸關係
- 兩岸關係與亞太和諧
- “十七大”與兩岸關係
- 紀念光復日的啓示
- 2005年的兩岸關係回顧
- 喜中有憂的兩岸關係
- 不正常的選舉與正常的結果
- 從“北高選舉”結果看臺灣政局走向
- 陳水扁再次以“二階段憲改”向我們挑戰
- “入聯公投”與兩岸關係
- 展望2008年——憂中有喜的兩岸關係
- 臺資企業與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
- 關於上海對臺工作宜在“住”字上下功夫的…
卷二 社會篇關閉
- 卷 前 語
- 從賣花姑娘想起……
- 看不懂的數字
- 自 行 車
- 你有没有蒼老
- 牽 牛 花
- 梅花是一種記憶
- 咏花二篇
- 崇拜完美
- 沉香閣開光記
- 難忘的武昌之行
- 福安茶文化交流會隨想録
- 慕名游文成
- 愛知世博的文化内涵
- 詩一組
- 談 和 諧
- 百期感言
- “抓手”小議
- 略談精神文明建設的抓手
- 行風建設應增强與社會主義民主和文明建設…
- 蘇步青與他的詩詞鈔
- “風塵女子”潘玉良
- 陳丹青與他的《多餘的素材》
- 紀念俞雲階先生
- 人品·書道——記沙孟海先生
- 春蠶的精神——讀張贊臣《中醫外科醫籍存…
- 贊《非常大總統》
- 立身爲貴——先祖父章太炎的“家訓”
- 餘杭章先生精神
- 國事心常在,梨花手自栽——記我的祖母湯…
- 史當求實
- 從對章太炎的評價看文壇
- 秋瑾留學日本史實重要補正
卷三 歷史篇關閉
- 卷 前 語
- 杰出的愛國主義志士——章太炎
- 章太炎先生晚年與抗日戰争
- 章太炎寓滬考
- 論章太炎先生的學術成就
- 章太炎遺囑
- 章太炎營葬始末
- 章太炎與報業
- 章太炎與東三省開發
- 章太炎與五卅運動
- 章太炎與佛教的關係及其佛學特色
- 章太炎與他的醫學
- 章太炎和他的書法——從《章太炎篆書千字…
- 章太炎與他的篆書墨迹
- 中華兩英杰——孫中山與章太炎
- 從學者到戰士——論章太炎與吴檢齋師生
- 論章太炎與魯迅的早年交往
- 康章之比較:重新研究的新啓迪——讀《康…
- 陳英士與章太炎
- 柳亞子與章太炎
- 章太炎與劉伯温
- 章太炎與張學良
- 章太炎·曹聚仁·魯迅
- 章太炎·黄紹蘭·博文女校——一件爲世所…
- 紛紜謡諑總無端——論王金髮
- 蔣介石的早年與王金髮
- 魯迅與《説文解字札記》
- 曹聚仁與《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兼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