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 行 車



  有事去寶山,乘轎車沿着原先舊道時行時停地緩緩駛去,我憑欄望着窗外,偶見有幾個騎自行車的身影掠過,心想,如今騎車至寶山的人恐越來越少了吧,我忽然想起自己當年騎車去寶山的情景,當時我還載了兩個人同往呢,一晃,竟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

  中國曾是個自行車王國,都市的晨暮,無數人是騎着自行車上下班,搆成一道特有的車流風景綫,煞是壯觀,如今壯景不再了。時下人們對丢失一輛自行車也不當一回事了,甚至偷一輛自行車也不列爲竊。但是,在當年,擁有一輛自行車儼然算擁有資産的標誌。我在念高中時,極盼擁有一輛自行車,而直至工作數年後,方始如願。購車後的欣喜,猶在眼前,我不能説自己愛車如命,但呵護之勤,總讓車身無染,令坐騎輕快如燕。

  記得有一年冬天,姐生孩子,我欲往賀,她復員後住松江城内,我捨不得花車錢,與老兄騎自行車同往,風雨中往返自如,今想來不知神力從何而來。又記得1970年春,我在一中學執教七○届,欲率學生去寶山祭掃先烈墓,班中竟有三分之一人難覓車資,於是我組織部分學生騎自行車去,並讓每車捎上一名車資困難者,我自己則車前車後各携一個學生,讓全班集體活動終於無一缺者,好在當時整個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騎車帶人根本無人來管,我也仰仗座騎保養得當,載人往返,如履平地,輕便無礙,其氣概今憶來有不可想象之魅。

  當年,自行車簡直可以説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既是交通工具,又是生活中一份樂趣,在那缺少陽光與嬉笑的歲月,作爲一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没有錢財没有地位没有尊嚴,自行車却帶給了我許多自由與歡樂,曾騎着它漫無邊際地狂行,讓我偷着樂上一陣。但這輛蔚藍色的自行車有一天還是給偷走了,我遍尋不得,也買不起第二輛了,這讓我痛心了許多年。

  隨了“文革”的結束,一切都改變了,漸漸以車代步了,後還配備了工作專車,也已十多載了,再也没有騎過自行車。但我的自行車情結依然存在。盡管這個時代變得如此富足,物質之豐富令人目不暇接,上海正在邁入私家車時代,人們不管出入醫院、學校、賓館、機關,還是購房買車,不會再有人兇狠狠問你——“什麽出身?什麽成份?”連自行車也成了廉價的“玩具”,隨手廢棄者比比皆是。這也許絶非壞事,幼時政治教員不是説共産主義就是物質極大豐富嗎。今天物質生活是極大豐富了,但總隱約感到有些東西却離自己遠了起來,又讓人感到仿佛少了些什麽。

  我倚在車窗前呆呆凝思,我内心當然喜歡今天這社會,但在得到許多滿足之後,也確實隱隱感到似乎也若有所失,究竟失去了什麽呢?也許是失去了青春,也許是失去了清貧,也許是失去了騎車之樂,也許是失去了騎車帶人的勇氣,也許是失去了嘗苦如飴的心態,也許……,也許根本没有也許。

  (寫於2004年6月15日,發表於上海《聯合時報》2004年10月14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