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化鵬,廣東省乳源縣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客座教授,韶關市韶文化研突院和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曾參加國家文物局主編的大型工具書《中國文物地圖集·廣東分冊》的編輯工作和《廣東名勝古跡辭典》的撰寫工作。著有《乳源文物志》《情滿瑤鄉》《東平山正覺寺》《西京古道行》《乳源遊 》《西京古道傳說故事…
[網上開卷]
- 以經解經——系統神學簡易教程(上)
- 聯結兩岸
- 香江堅守
- 紅七軍過乳源瑤區
- 湛江市社會科學志
- 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
- 感悟台灣——我與台灣三十年
- 醫改論詩草
- 家國論詩草
- 中國抗疫精神研究
- 過往録
- 仁風行故里
- 霞山英烈志
- 老八舍回望
- 道德經校注
- 中國糧食學先驅
- 中華文明的源頭文化——中華民族復興的傳統文化與時代契機
- 顧盼兩岸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9)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8)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7)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6)
- 我們這一代——武漢大學中文系77級同學作品選
- 我們這一代——武漢大學中文系77級同學回憶錄
- 晚思録
- 話說兩岸
- 學而思薈
- 台聯工作的學術風(2016)
- 思繫中華——兩岸關係與中國發展思考評論集
- 文著南粵 德養後人——黃詠雩硏究資料彙編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網上開卷 >> 詳細内容
紅七軍過乳源瑤區
1930 年11月,紅七軍由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率領,奉命離開百色北上遠征前往中央蘇區,開始了轉戰桂黔湘粵贛5省,行程7000裡的“小長征”。
紅七軍 1931年2月1日進入乳源。在乳源瑤區,血戰梅花,搶渡武江,瑤山養傷。乳源瑤漢族人民與紅軍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為保護紅七軍傷病員,乳源瑤漢族人民不惜拋頭灑血,浴血救護,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了紅七軍傷病員的安全,譜寫了一曲慷慨悲壯、可歌可泣的“擁軍”英雄壯歌!
序關閉
第一章 紅七軍轉戰乳源瑶區歷史資料選録關閉
第二章 紅七軍轉戰乳源瑶區留下的足迹關閉
- 一 遺(舊)址
- 楊溪渡口紅七軍搶渡武江戰鬥遺址
- 半崗嶺瑶寨紅七軍宿營遺址
- 横溪下灣、溪頭村紅七軍宿營遺址
- 鐵龍頭村紅七軍傷病員養傷與反“圍剿”戰…
- 曲潭山坳紅七軍傷病員養傷遺址
- 到角圍樓紅七軍休整和部分傷員養傷遺址
- 崗頭圍樓紅七軍歇宿和村民遇難遺址
- 三德祠紅七軍傷病員歇宿遺址
- 虎頭岩油寮招待紅七軍吃鹿肉遺址
- 柯樹下村紅七軍傷病員宿營遺址
- 中莊紅七軍“馬食水”遺址
- 東京洞“紅軍岩”遺址
- 麻竹頭坳下“槍口之下救紅軍”遺址
- 南坑瑶寨紅七軍傷愈人員歸隊歇宿遺址
- 鐵龍頭第二次反“圍剿”和石頸阻擊戰遺址
- 二 烈士墓
- 半崗嶺紅七軍某烈士墓
- 曲潭紅七軍唐連長和某戰士二烈士原墓
- 園子背紅七軍某烈士墓
- 中莊紅七軍某烈士墓
- 楊家坳紅七軍某烈士墓
- 到角紅七軍某烈士墓
- 水口排紅七軍某烈士墓
- 鐵龍頭新修紅七軍唐連長和某戰士二烈士墓
- 鐵龍頭張金泮烈士墓
- 鐵龍頭村救護紅七軍反“圍剿”遇難者紀念…
- 三 遺 物
- 匕首
- 粗麻布
- 石舂臼
- 皮木箱
- 藤籃
- 綢布 藥瓶
第三章 紅七軍轉戰乳源瑶區的故事關閉
第四章 紅七軍轉戰乳源瑶區時與乳源人民的交織研究關閉
主要參考文獻關閉
後記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