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范英,研究員,1944年10月生,籍貫廣東省陸河縣。1967年於中山大學本科畢業,從事教育工作,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於1980年分配在廣東。歷任《學術研究》雜誌社副主編,《現代哲學》雜誌社常務副社長兼主編,廣東社會科學大學副教務長,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專職秘書長,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
[網上開卷]
- 幸福感: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 守禮之邦:中琉關係與亞洲文明——第16届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台灣社會思潮與台海政經形勢之變
- 台海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23
- 南台灣傳遞美的力量
- 南台灣與龍岩手牽手
- 台北會談
- 吳伯雄返鄉祭祖中評社永定走親
- 大國博弈下的中國在柬埔寨投資研究
- 文明初心的堅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2019~2023)紀程
-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首届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閩江論壇論文集
- 台海變局縱横録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22)
- 以經解經——系統神學簡易教程(上)
- 聯結兩岸
- 中職“大城工匠型”名師啓示録
- 香江堅守
- 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研究
- 紅七軍過乳源瑤區
- 湛江市社會科學志
- 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
- 感悟台灣——我與台灣三十年
- 醫改論詩草
- 家國論詩草
- 中國抗疫精神研究
- 過往録
- 仁風行故里
- 霞山英烈志
- 現當代廣東地域文化通論
- 老八舍回望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網上開卷 >> 詳細内容
社會與文明漫說
本書是范英等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之第36部,選取了作者從1981—2000年間所寫的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和講演資訊等54篇。主要圍繞廣東社會學學會成立前後一些工作安排和學術進程來展開,並從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闡析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展示作者在考察當代社會與文明這一重大課題過程中得出的一批新穎觀點和獨特見解,有助於我們建設和諧與文明社會,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與文明的發展。
自序關閉
正文關閉
- 轉變作風的關鍵一環
- 簡論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和特點
- 廣州首創的民辦兒童福利教養院
- 珠江文明誰先行
- 正確認識經濟領域中的社會矛盾
- 社會主義改革認識階段論
- 簡論政治文明與政治改革的關係
- 改革開放搞活的南雄特色
- 重視生態文明的典範
- 實踐之樹是常青的
- 横向經濟聯合論
- 企業集團發展趨向的壟斷性
- 關於企業股的第三種意見
- 增强貧困山區文化動力的對策
- 特區“特”在哪裏 如何發揮其“特”
- 公開的秘密
- 農村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
- 要理直氣壯地講社會科學是生産力
- 爲改革開放與社會發展鼓與呼
- 建設精神文明 推動社會發展
- 經濟效益也是一種社會效益
- 改善主體素質 發展市場經濟
- 《教師的價值》值得重視
- 中英街畔的東和小學
- 家庭親情的主要特徵
- 出墻的紅杏
- “家庭文化學”初探
- 反腐保廉要抓住要害
- 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十六個“化”
- 香港回歸給社會學研究帶來的新課題
- 關於反腐保廉的若干問題
-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 學會成立十三年 再接再厲永向前
- 在“新”字上做文章
- 關於成立“廣東省國際經濟文化學術交流中…
- 堅持三個“不動摇”
- 要看天時、地利與人和
- 對殯葬業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企業亟待大力…
- 簡論城市形象的内涵
- 爲振興中華而探索
- 社會學的當務之急與長遠之計
-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 廣東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的社會化選擇
- 關於創立與完善廣東新時期用人機制的八條…
-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 社會學研究的一項緊迫課題
- 西江水暖鴨先知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建構“殯葬改革社會學”推進殯葬改革的理…
- 關於提出、起草和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殯…
- 合法、合理、合情地改造“城中村”
- 簡談“城中村”改造的若干理論與對策
- 大倡潜能開發之風氣大立民族創新之神威
- 永遠忠實於人民的崇高義務
後記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