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創立與完善廣東新時期用人機制的八條建議
1998年12月21日——22日,廣東社會學學會舉辦了“新時期用人機制與社會發展理論研討會”。與會的近60位社會學工作者圍遶廣東今後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的總要求,從“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的社會學研究”、“世界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機制的社會學考察”、“廣東市場經濟起步階段用人機制的社會學透視”、“廣東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用人機制的社會學大思路”等四個層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在用人機制的理論探索與實際操作方面具有某些創新和突破。與會者指出,廣東要加快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應盡快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規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以促進用人機制走向民主化、市場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現將其中八條主要建議陳述如下:
一、建議興起深入學習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新高潮
《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通知》明確指出,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是一項重大而深遠的任務,關係到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係到中國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黨和國家人才人事工作的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建議廣東省各級領導幹部和人才人事部門的工作者,要以强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學習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的自覺性,以指導和推進廣東省的人才人事工作和人才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同時,要在全省造成認真學習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的良好環境,造成上下與左右、領導與群衆都來關心人才人事工作的濃烈氛圍。
二、建議强化廣東人才人事工作的立法和執法力度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的資源。”而且,爲了社會總目標的實現,“要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才資源的優勢”。在中共中央舉行的紀念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20週年大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中,江澤民同志又進一步强調:“必須深化幹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開、平等、競争、擇優的用人環境,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滿活力、促進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用人機制”。廣東要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粤戰略,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必須牢固地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全新觀念,必須大力强化和突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特殊措施。鑒於人才的重要性及人才成長與發展中存在和遇到的諸多實際問題,建議廣東省要强化人才人事工作的立法力度,以全新的《人才法》爲人才人事方面的總法,建立和健全包括人才的投資、培養、引進、配置、任用、考評、奬勵、分配、福利和離退休等内容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性政策及法律法規,並認真貫徹執行。
三、建議成立廣東省人才人事工作高級指導委員會
爲促進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的協調發展,提高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的運作效率,提高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的科學水平,建議廣東省帶頭在全國率先成立人才人事工作高級指導委員會(或加强現在的“人才資源開發領導小組”),作爲深化廣東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及統籌整個人才人事工作的决策機構或决策型的社會組織。爲了實現人才人事工作决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建議該指導委員會由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計委、省體改委、省人事廳、省科委、省勞動廳、省高教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監察廳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同志組成,同時吸收一定數量的專家學者參加。該指導委員會可下設辦公室,掛靠省委組織部或人事廳,作爲常設辦事機構。該决策機構或决策型社會組織,要致力於加强促進人才人事的立法(提案)和執法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才人事工作的改革,特别是要盡快規範各地人才市場的運作,避免人力資源的劣化配置;加强宏觀管理和社會綜合調治,改變長期形成的人才管理上的條塊分割、各自爲政甚至相互掣肘的弊端,擴展廣東整體性人力資源開發的廣度和深度。
四、建議借鑒國内外經驗,盡快造就有特色的人才高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鑒於廣東省高科技人才稀缺的現實,爲達到較快搶佔人才制高點的目的,建議廣東省采用特殊性的人才開發策略,建立類似日本的“築波科學城”、以色列的“魏次曼研究所”、美國的“鹽湖城”、“硅谷”等國際知名科技園,學習這些科技園的成功經驗,模仿這些科技園的主要功能,實現科技成果的孵化、中試和産業化,並配套發展包括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易、推廣以及信息諮詢和金融服務在内的第三産業,造就有廣東特色的人才高地,達到築大巢引大鳳的目的。廣東雖有此意向,也打算於2020年左右在廣州市天河區建立一個占地22.5平方公里的“硅谷”,以求帶動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但運作太慢,與形勢要求不相適應。而上海市從1996—1998年,經上海市科委批準,在上海市人事局領導下,上海公共行政與人才資源研究所已組織完成了“搆築上海人才資源高地政策體系研究”的重大課題並開始實施高地政策。希望廣東省有關部門在借鑒國内外經驗、造成廣東人才高地方面,能引起足够的重視並迎頭趕上。
五、建議切實培育、放開和發展廣東各級各類人才市場
廣東人才市場目前正處於初期發育階段,政府操作仍占主位,存在着人才供需渠道不够銜接、人才市場信息不够深廣靈敏、人才市場法規不够健全等弊端。這嚴重制約了廣東人才資源的全面開發。希望廣東省今後加大人才市場的開發力度,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人才市場,真正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用人機制。爲此,要打破政府壟斷人才市場的現狀,要依法放開人才市場的管理,要擯除人才單位所有的固疾,要使用人單位和求職人才真正成爲自己獨立决策的人才市場主體。具體來説,首先要深化現有人事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其次要對人才市場由政府調控爲主、市場調制爲次的實質性問題動大手術,實行政府與市場的真正分離;再次要建立覆蓋全省的人才信息網絡和人才信息庫,使人才市場逐步由集市型走向信息網絡型管理。
六、建議抓住機遇加强粤港澳臺人才培養、交流與臺作
隨着港澳主權的回歸和臺灣領土問題的逐步解决,粤港澳臺的聯繫和經濟合作將進一步發展,人才培養交流與合作也更爲緊密,人才成爲經濟合作的重要因素也更爲突出。加强粤港澳臺人才領域的培養交流與合作,是加强和促進四地間經濟的緊密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的一項重大措施。因此,在研究四地經濟合作的同時,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推進這方面的合作進程,努力形成以經濟發展爲導向,以人才合作爲基礎,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交流合作的新格局。同時,建議成立一個半官方的人才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協調機構——“粤港澳臺人才培養交流與合作協調委員會”,或“粤港奥臺人才培養交流與合作中心”,並設立專項的“粤港澳臺人才培養交流與合作發展基金”。這均有必要和可能。
七、建議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用人要高度重視群衆意見
黨管幹部的用人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的一大特色,應該堅决執行。而在用人之前、用人過程如何聽取黨内外群衆的意見,如何尊重黨内外群衆的正確意願,則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此,近20年來的改革開放已取得了更加豐富的經驗,民主化進程正在中華大地上穩步前行。但是,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根本不聽取黨内外群衆的意見,根本不尊重黨内外群衆的正確意願,或者搞形式主義,走馬過場;或者欺上瞞下,蒙混過關;或者跑官要官,賣官買官等等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還存在,因而,只對上級領導“負責”,不怕群衆意見紛紛者,便視群衆爲“阿鬥”,更不必説爲群衆辦實事了。實際上,這種小人得志、好人受氣的現象,不僅敗壞黨管幹部的用人原則,也離間了黨和群衆的魚水關係,許多政策法令長期不落實,落後狀態長期難改變,這是必然的惡果。因此,建議廣東省所有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在用人時,要高度尊重黨内外群衆的正確意願,要讓群衆當“裁判”,使被用者先過好“公示”關,真正發揚黨的群衆路綫的優良傳統,並貫徹到底,才能把用人問題上的不正之風、腐敗現象减少到一定限度。
八、建議對知識分子政策落實情况再作認真的調查研究
廣東省在近20年來,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方面,做了許多切實有益的工作,因而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認同。但是,也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必須敢於正視,切實解决,認真理順。尤其是一些政策不到位的“死角”,那裏的專家學者心情不暢,有苦難言,有志難抒,有力難使,因而出現消極扺觸因素,不利於安定團結。比如那麽多研究所長期没有科研成果,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否認,其中與知識分子政策不够落實,主要是與“官本位”相比日見低下的切身待遇、經濟利益、社會地位、人事關係等等現實問題有密切關係,急需作出更明確、更具體和更合理的調整。與此同時,不僅要使從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開發應用研究的專家學者感到有奔頭,也要使從事管理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專家學者也感到受重視;不僅要使年青的專家學者安心教學科研工作,也要使中老年專家學者更好地發揮作用;不僅要讓有突出貢獻的各級專家學者受到真正的尊重,也要讓一般的專家學者受到應有的禮遇;不僅要使招聘進來的國外省外的專家學者真正得到重用,也要使省内現有的專家學者真正得其所哉。這兩大方面做好了,均有利於調動知識分子潜在的積極性,同心協力地爲廣東的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因此提出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情况再作一次認真調研的建議。這是來自各方面的知識分子的强烈呼聲,也是前面七條建議的落脚點。
(這是在1998年12月28日由範英主筆、呈報給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一份建議報告,得到時任省委書記謝非同志等的充分肯定,發表於《廣東社會學通訊》1999年第3期,多家報刊曾作綜合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