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周邊問題對兩岸關係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00:26:31


 
  從兩岸關係變化來看,我從什麼地方觀察出其務實性?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員楊天石是大陸研究蔣介石的第一人,有許多對於“中華民國”重新再認可的觀念。他特別於2010年10月在北京大學演講強調此點。中國大陸當局不僅讓他在北大演講,而且還可以公開經人民網文史頻道播出。中國大陸顯然理解,要寫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四個字是不能不務實面對的問題。

  我們今天探討“周邊問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這個主題的時候,回到務實的觀點來講,東海倡議、南海甚至東亞問題,兩岸是不是能夠雙贏?既言雙贏,就不只是單一方面可以解決的問題,因而應有的道路是從深化兩岸關係往前走。當大陸真心認定對等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自然有助於兩岸關係與整個東亞長期的穩定,這也是我個人衷心的期盼。

  最後,我提一個個人感觸,以前我們這些學政治學的學生都有個觀點,美國政策永遠是“重歐輕亞”;但從現在看來,歐洲有歐盟解決自身問題的機制。反而亞洲變成是未來世紀發展極關重要之所在。不管問題怎麼解決,所謂東海、南海,甚至於東亞,再擴之於亞洲與全球,我的看法是,至少在整個世界藍圖上,亞洲整個新興勢力崛起的觀念,或許將來會帶來國際政治作為的重大改變。我們能身在其中,參與這樣一個重亞輕歐的世紀,將是一個難得的經驗。以此作為結尾,謝謝大家的參與,也謝謝中評社給與我們機會暢所欲言,謝謝!

       評論員簡介:

  李宗儒: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曾任“外交部”檔資處處長、歐洲司司長與非洲司司長,前駐洛杉磯辦事處處長,前“中華民國”駐澳大利亞、希腊、韓國代表,前“中華民國”駐甘比亞共和國大使。

  何思慎:輔仁大學外語學院日本語文系(信息管理輔系)學士,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輔仁大學日文系講師、日本交流協會2000年度日台研究中心歷史研究者招聘學者、平成國際大學(日本)法政系訪問研究員、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研究員、中華歐亞基金會(智庫)研究委員等;現為輔仁大學國際及兩岸教育處副國際教育長、外語學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外語學院日文系教授,遠景基金會(智庫)董事、台灣大學日文系兼任教授。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文系學士與美研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碩士與博士;曾任第三屆“立法委員”、“立院”黨團召集人、任務型“國大代表”、淡江大學美研所所長、遠景基金會國際事務所所長等;現為淡江大學美研所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

  翁明賢:德國科隆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扁政府時代“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專長領域:“國家安全”戰略與政策、全球化與“國家安全”理論、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政策、中國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理論。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劉世忠: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政治學博士班研究、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訪問學人;曾任“外交部”研設會副主委、“總統府”諮議、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英文台北時報政治專欄評論、“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主任等;現為民進黨中央黨部國際事務部主任。

  劉復國:英國赫爾(Hull)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日本青山學院大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訪問學者,以及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學者;“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現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政治大學麥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