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 遺(舊)址

  楊溪黄氏祠堂紅七軍搶渡武江臨時指揮所舊址

  楊溪紅七軍臨時指揮所舊址,在乳源瑶族自治縣桂頭鎮楊溪村委會楊溪村,位於武江河西岸,距武江河楊溪渡口30多米,爲一座姓氏祠堂,即楊溪村的“大巷黄氏祠堂”,是楊溪村黄姓族人供奉祖先、舉行紅白兩事的活動場所。

  1931年2月5日,紅七軍搶渡武江河,在楊溪村黄氏祠堂和書院設立臨時指揮所,部署和指揮部隊搶渡武江。

  1931年2月2日晚,紅七軍從乳源梅花戰場撤出,繼續向江西中央蘇區挺進。2月5日,主力部隊2000多人來到楊溪,準備搶渡武江河。“爲擺脱敵人的圍追堵截,部隊决定兵分兩路,一前一後向東北方向前進,由鄧小平、李明瑞率五十五團先往樂昌河(武水)邊撤退,張雲逸率軍直屬隊和五十八團殿後。”(《浴血萬裏紅七軍》341頁,王福琨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5日,紅七軍來到樂昌以南、韶關以北的楊溪(今屬乳源縣)渡口,準備在此東渡樂昌河(武水)。本來,張雲逸等决定5日拂曉開始渡河,但由於兵疲足痛,部隊上午10時、軍部12時後才趕到渡口。”(《張雲逸傳》050頁,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楊溪與樂昌長來相隔四五公里,從長來的羅村沿河西岸順流而下,沿岸有羅村、曲合、水口、下灣冲、上坪壩、樟樹堂、中心寮、白糖寮、楊溪、均村等村莊,有好幾個碼頭渡口。先頭部隊2月5日上午10時到達楊溪後,鄧小平、李明瑞迅速派出偵察人員,首先摸清沿岸村莊、渡口和渡河工具等基本情况。並在楊溪村靠河邊的黄氏祠堂和書院設立臨時指揮所,部署和指揮部隊渡河。

  當地老人回憶説:前輩人講,庚午年十二月(農曆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公曆1931年2月),離過年還有十多天,一日上午,來了很多軍人。看到當兵的,大家都很害怕,家家都關住門不敢出去。當時天氣很冷,北風很大,軍隊不進居家,只在村前屋後、大樹下、圩場休息。大巷的黄氏祠堂剛好在河邊,靠近渡口,祠堂門是打開的,所以祠堂裏進去了很多人。到了中午,他們在村邊角竈(壘竈)煮飯。吃過午飯,他們開始渡河過對面,後來對面響起了槍砲聲,還有砲彈打過這邊來。“李天佑剛把吴西的事處理完畢,緊接着河對岸又飛來幾發砲彈,又有幾個同志相繼負傷。”(《李天佑將軍傳》87頁,劉天野等著,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村里人驚慌失措往村後逃跑上山。軍隊還有很多人没有過河,進了瑶山。後來聽説,這支軍隊是紅七軍,是鄧斌(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的隊伍,他們把黄氏祠堂作爲臨時指揮所。他們上午就到了楊溪,過河之前在黄氏祠堂和書院裏有個把鐘頭。軍隊走後,沿河兩岸村子的人到過年都一直還人心惶惶。從羅村、曲合沿河岸一路往下直到楊溪、均村,有好幾個渡口,七八條渡船,軍隊從好幾個渡口過河,曲合還有幾十人游水過去的。那天這些渡口的渡船全部渡軍隊過河,兩岸村民一個也不敢過渡。後來還聽説東岸那邊打死不少人。“紅七軍過河的指戰員已有七八十名戰士犧牲在樂昌河北岸地區。”(《浴血萬裏紅七軍》343頁,王福琨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楊溪村大巷黄氏祠堂爲清代建築,坐西向東,與武江河東的東岸村隔河相望。祠堂爲二進四合院布局,縱深20.3米,通寬17.5米,面積355平方米。1996年,楊溪村黄氏族人經修繕,今保存完好。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