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樂昌市革命老區發展史》節選

  第二章 第四節

  三、紅七軍强渡武江

  1931年2月3日,紅七軍趁天剛亮從梅花楊家寨經老屋場、冷水坑、湖洞、大洞向樂昌方向前進。爲了防備敵人發現和尾追,部隊白天休息,晚上作急行軍,在路途中不生火煮飯,只用冷水就乾糧吃。經過兩晝夜的急行軍,紅七軍於2月5日到達樂昌的長來、楊溪(當時屬樂昌境地)的武江河邊。武江河寬百米,江水滔滔,水流湍急,只能依靠渡河工具渡河。但當時這一帶也只有温炳招、温亞蘭、温丁苟等人的五六條小船,一條船一次只能載十來個人。面臨這個狀况,紅七軍决定由鄧小平、李明瑞率五十五團首先從楊溪渡河,張雲逸率五十八團和軍直屬隊在長來羅村殿後,一旦發現敵情,可以前後掩護。之後,五六條船分别從曲合、楊溪渡口渡河。

  渡河當天風勢比較大,往返一次要幾十分鐘。船工温丁苟等人奮力划船,但速度還是較慢。紅軍戰士多,心裏着急。爲了争取時間,一些水性好的戰士不顧寒冷,不顧危險,强行泅渡過河。下午3點多,鄧小平和李明瑞率領的五十五團、五十八團的一部分人馬成功渡河。鄧小平、李明瑞過河後,立即布置火力,控制灘頭陣地,防止敵人突然襲擊。下午5時左右,只剩張雲逸帶領的一個特務連、兩個步兵連、衛生隊、休養連和供給處等五六百人未能過河。這時,廣東軍閥六十一師一二五旅補充團由嚴應魚率領,從韶關乘汽車趕來阻擊,樂昌守敵郭潤華率部以及國民黨樂昌警衛隊也向長來撲來,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鄧小平親自指揮兩個連在觀音山高地緊緊咬住敵人,沉着應戰,意欲壓住敵人,以掩護部隊全部渡河完畢。然而敵人却組織重火力封鎖江心,紅七軍渡河困難更大了。若此時再强行渡河,全軍有可能陷入敵人包圍之中,後果不堪設想。情急之中,鄧小平當機立斷,决定命船工返回通知張雲逸停止渡河,未渡河的部隊相機行動。這時,敵人源源不斷地增兵分三路向已渡河的紅七軍部隊合擊。鄧小平、李明瑞帶領渡過河的部隊邊打邊退,甩開敵人,向仁化、江西崇義方向前進。

  在敵人封鎖渡口之時,張雲逸親自到羅村向群衆打聽路綫,並指揮部分隊伍在長來對面搶奪過江。經過不懈努力,40多名戰士過了河,冲進長來村,進入張家巷。指揮所設在張家祠堂,指揮員正研究下一步走向時,敵人就打過來了。指揮員沉着應戰,然後在村民帶領下從白祖堂、五灣(汪)、石塘、樓下撤離,追趕大部隊去了。在張家巷村,有五名紅軍戰士犧牲,其中三排排長和一名戰士是在搶奪敵人機槍時中彈犧牲的。由於敵人封鎖了渡口,尚未過河的部隊無法再渡,紅七軍人馬被分成了兩部分。

  未過河的五十八團部分人員和軍直屬隊的幾百人中,非戰鬥人員和輕傷員較多,因此大家焦灼不安。這時,探路的張雲逸回來,召集了五十八團團長黄子榮、經理處長葉季壯等人研究後向大家宣佈道:“同志們,敵人再兇惡,也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脚步,我們一定能渡過武江,到達中央蘇區!”天黑後,部隊沿着來時的路程趕了二三十裏,於晚上9時多到達半崗嶺瑶寨,在瑶族同胞的幫助下,順利地通過了瑶山哨口,到達大洞。

  2月6日午後,張雲逸率領部隊重返楊家寨,當晚住在田洞和南洋庵。2月7日,由谷子元、楊高林等人當向導,部隊從馬糍湖、金嶺下出發,當天上午到達水口。在樂昌黨組織的幫助下,部隊找到兩條木船,把戰士們順利地送過了武江。部隊經理處的人員把幾個大洋給了撑船的嚴大爺等人。

  部隊過江後,經天堂嶺、慶雲龍爽、金坪、到黄圃司宿營。2月8日,通過中共湘南特委黄圃中心交通處的關係,找到兩個從紅四軍二十九團返回樂昌的黄圃籍戰士當向導,把部隊從黄圃塘村帶入湖南,經資興到達酃縣。離開黄圃司時,張雲逸軍長將兩挺重機槍和100多支步槍送給了中共湘南特委,充實了湘南遊擊隊的裝備。

  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卓絶的鬥争,在武江被分爲兩部分的紅七軍在江西永新團聚了。7月,紅七軍在江西宜都橋頭,實現了與朱毛紅軍會合的目標。

  本文選自《樂昌市革命老區發展史》,樂昌市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第081—083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