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靜:建制派政治光譜不是單調而是太過模糊
我們的政治光譜不是單調,而是太過模糊。回歸之後,無論你是好有錢的既得利益者,還是非常基層的人士,全部都統一在一個名叫“建制”或“建設”的戰線內,彼此之間都有些“面目模糊”了,“我們”作為一個集體,到底代表的是誰?這造成的結果是,大家在協商的時候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立場,相反,泛民手上的每一隻棋,形象都很清晰,於是在爭取話語權的時候,我們都難以站住腳。
此外,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搞什麼矛盾,不是要指責誰在建設、誰在破壞,不是要整出“藍絲帶”來和“黃絲帶”對立,這些都不是香港之福。就算某日政改通過,特首成功進行行政主導,一個撕裂的香港還會繼續撕裂下去,這會成為施政的很大阻礙。如果各方做到了“和解”,可能會使社會轉好,但現在的情況是,互相敵對的情況仍在繼續。
甘希文:有的人雖然愛國,卻未必喜歡建制
同意,“面目模糊”也是光譜強行劃一的結果,是一事的兩面。我們已經“面目模糊”了很久,“愛國”就須維護“建制”,但有的人雖然愛國,卻未必喜歡建制,結果就不會站在這面大旗之下。比如我在臉書寫評論,抨擊我們一些政策,一些“藍絲分子”就說要“圍剿”我。你的包容力這麼有限,怎麼可能真正的百花齊放呢?如果一個想和解的人,面對這樣不能容人的政治主張,和解怎樣才能實現呢?
甘文鋒:建制派要系統性地出擊 就必須首先要有一個大的論述讓人取信
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有沒有想過,當政改無法通過,下一步如何部署?我們開展的工作一直都很被動,社會一些人士受到先入為主的意見的影響,對建制派有意見。現在是時候要扭轉這個態勢了。我們總是在說“愛國愛港”、“中港融合”,建制派總是無數遍地講“大家要愛國”,然而年輕人對這一套並不感冒;所以老一輩再來講,年輕人不會買賬。當這些論述在年青一代並不太能接受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包裝呢?建制派要系統性地出擊,就必須首先要有一個大的論述,讓人取信。如果能有一個比較強勢的角色出現,就會更加容易出現聯合的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