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兩岸政經關係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0:17:33


蔡宏明
 
  蔡宏明:兩岸政治互信已逐漸累積

  兩岸都必須思考如何強化政治互信,為未來的兩岸政治對話,或者更長遠的兩岸和平發展架構而努力。

  雖然今天兩岸處在“先經濟、後政治”的互動階段,但事實上,在兩岸過去經貿正常化的過程中,其實兩岸政治互信已經在2008年以來的經貿正常化互動架構裡,逐漸呈現與累積。

  因而,2008年以來的兩岸經貿正常化互動,其實有許多是突破過去以往的“政治難題”,例如,兩岸的金融合作協議,是由雙方的金融主管簽名的;第五次江陳會時簽的兩岸智慧財產權協議,原來台灣擔心大陸會因為政治的考量,不接受台灣的專利優先權,因為台灣的專利優先證書,是以由“中華民國經濟部”發給的專利;原來台灣也擔心大陸不接受台灣的農業的品種權,因為台灣的農業品種的擁有者,多數都是“行政院農委會”所屬的實驗農場,但是在兩岸智慧財產權協議裡面,雙方同意,彼此接受雙方的品種跟專利的優先權,這也是“政治難題”的突破。

  應透過ECFA架構下官方往來 建立一套正常化互動模式

  要進一步累積兩岸政治互信,便必須思考兩岸如何透過在ECFA架構之下官方往來,建立一套“正常化互動模式”。換句話說,兩岸如何由經貿的正常化,逐步走向關係的正常化,是兩岸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對此,兩岸如何利用ECFA機制,來達“關係正常化”目的,是當前兩岸應該思考的。

  比如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序言明訂“本著基本WTO原則”,同時參考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美澳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日本經濟夥伴協定等自由貿易協定有關“貿易談判委員會”條款之規定,設立“經合會”,以負責完成為落實ECFA目標所必需的磋商;監督並評估ECFA的執行;以及在爭端解決協定未生效前,根據ECFA第十條授權規定協助解決關於ECFA的解釋、實施及適用的爭端等,均是彰顯ECFA“國際慣例和國際特性”的作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