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兩岸政經關係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0:17:33


 
  馬政府不敢邁出政治談判這一步有政治考量 也有美、日的影子

  其實我也覺得,兩岸的政治談判,也不必太心急,因為台灣比較小,加上六十多年,甚至一百多年來,兩岸處於隔絕的狀態,兩岸的制度和價值觀差異都很大,所以,一下子要想走得太快,或者走得太密,台灣很多人確實會有些擔憂。那更不要說日本、美國基於台灣的戰略位置,也不願意看到台灣跟大陸走得太近,他們實際上會有一些鼓勵的動作,希望台灣對大陸交流採取一些剎車的做法。

  兩岸進入政治對話之前應重視行政交流的微妙影響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兩岸經濟關係的走向,乃至於未來文化交流的發展,大概都可以發現,就是兩岸關係已經不得不進行一些“中層政治”的行政交流。它的表現就是,兩岸的官員,可以非官員的身份,直接見面,直接會晤,甚至於直接談判。這樣的一種發展,已經比海基海協的代理人談判,又進了一步。

  在前面一個階段,基本上都是代理人的談判,就像當事雙方委託律師談判一樣,當事人可能都在房間的外面遙控。而現在實際上已經是第二步了,當事人都已經進來了,只是他們不以原來的那個關係,頭銜換一下,換成民間的頭銜。

  如果我們看到這一步的話,其實我應該這樣說,兩岸的ECFA簽完以後,兩岸實際上已經有經濟互信,將來如果文化交流更多一點,簽更多的協議,文化的支柱就起來了。那麼透過這兩個協議的商談,如果都直接的由行政官員進行談判,那麼執行面就相對比較有保證。同時,官員直接見面的時候,馬上就能直接瞭解對方的思維,對方的辦事方法,而且中國人常常講見面三分情,大概見多了以後,雙方原來認為不可逾越的、認為絕對不能碰的問題,其實也就淡化了。

  舉例來說,也許在正式的會場,叫某某先生,但私下的時候一樣叫兩岸的官銜。這種事例屢見不鮮了,尤其在宴會的場合,私下的場合,還是起碼有對人家職銜的尊重。

  我個人看來,兩岸的行政關係會逐漸升溫,以後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用類似的辦法,讓雙方的官員直接見面。當然,跟兩岸人民福祉最有關係的部分,會迫使兩岸的官方,不得不先進行交流。至於“外交”、“國防”等政治意涵比較嚴肅的或比較正式的部分,可能不會那麼快開始。但是如果在一個政府面,如果有很多行政官員跟大陸有接觸,所傳達的訊息相對就比較真實,這就有可能從經濟互信、文化互信,逐漸向所謂行政互信發展,這也有助於未來政治互信的建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