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兩岸政經關係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0:17:33


 
  李允傑:兩岸政治談判之前應有一個和諧發展期

  兩岸簽署ECFA、建立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之後,如果貿然直接過渡到政治談判,會是一個災難,因為兩岸之間的社會還沒有磨合,磨合期還沒有完成。所以我認為,兩岸還要有一個和諧發展期。

  這個和諧發展期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文化交流,透過文化交流提升民族認同;二是剛才講的兩岸善治的提升。

  兩岸善治提升又有兩個層次:第一是地方治理。不管是大陸省級的或市級的市委書記或省長到台灣交流,雙方可以針對地方層次的治理,怎麼樣提升治理水準交換經驗;彼此之間可以透過這樣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跟治理的品質。第二,我不稱之為“國家治理”,因為比較敏感,我稱之為民主治理。這個民主治理,事實上就是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9月出席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的時候提出的四民四權概念,即怎麼樣能夠在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的前提之下,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跟監督權。

  這個四民四權概念,實際上就是善治的概念,後來溫家寶也在深圳說過類似的話。對於大陸體制內的改革,台灣人民是歡迎的,台灣應該多給一些鼓勵。我覺得,大陸政治體制的透明度越高,台灣人民就越有信心跟大陸談判;兩岸可以透過這種競爭合作、相互學習交流,提升自己的治理水準。這對兩岸人民來講都是一件好事。

  在這裡,我呼應馬“總統”不久前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所說,要以兩岸共有的中華文化尋找解決途徑;他說,他現在並不是消極的維持現狀,他現在的做法是極積爭取一段足夠長的時間,一個足夠長的歷史階段,讓台海持續和平發展,讓兩岸人民透過經貿文化各方面的深度合作與交流,使雙方能夠在深度互動交流,增進瞭解,淡化成見,並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為兩岸增進理解,尋求一條務實可行的出路。我覺得,如果兩岸都能夠積極推動文化交流,一定可以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最後,我認為,大陸在兩岸從經濟過渡到所謂政治談判這個階段,還是要抓住台灣的民心,要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因為台灣的領導人,不管是藍或者綠,都必須受到選舉的制約,而選舉的勝負取決於民意走向。在台灣的民意可以接受兩岸政治對話的時候,我想領導人想不談判都不行。所以,我覺得,與其著力在少數幾個人身上下功夫,還不如在台灣民心的爭取上面多下功夫。

  總之,我認為,兩岸從經濟的合作到政治的談判,不宜操之過急,需要一個過渡期;兩岸之間要一步一腳印地逐步建立共同利益、共同價值,乃至於共同想像,行穩才能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