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兩岸政經關係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0:17:33


楊開煌
 
  楊開煌:馬政府看起來只經不政的原因

  我先談一些個人粗淺的看法:

  我們常常把兩岸的政治關係與經濟關係作一個區分,到底經濟關係跟政治關係怎麼樣來定?如果把這兩個先定清楚了,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瞭解,這是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或者是用某種階梯式的方式去處理?

  在我個人看來,政治關係與經濟關係,在定義上有三種不同的性質(雖然同的部分很多,但不同的有:

  第一,經濟關係影響的是一部分,最終當然也會影響到全部,但一開始的時候影響的是一部分的人;但政治關係如果作一個重新的定位的話,它影響的是全部的人,包括執行公權力的和民間個人,這就使兩岸關係發生根本的變化,所以從時間序來看,經濟關係影響的是一部分,而政治關係影響的是全部。

  第二,經濟關係基本上是利益取向為主導,政治關係更多是名分取向;由於經濟關係是比較可以談判,因為經濟關係涉及利益,而利益無非是多、少的問題,反之如果名分,常常是定下去之後要改變,就比較難。所以政治談判比較艱難,顯然,名分之爭所攸關的是權利和義務。

  第三,經濟關係是可變的,政治關係是難以變化的:在經濟方面如果今年談了感到吃虧了,明年可以再談,可以把吃虧的糾正過來,或重新平衡回來,甚至於賺回來。政治關係比較難,因為一旦談妥了政治關係,就有了法律上的運作方式。比如在政治關係方面台灣一旦接受大陸的要求,要求翻轉或轉移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這就是為甚麼政治關係雙方相對會比較慎重,相對比較保守。

  所以在我看來,因為有這樣三個不同,今天兩岸關係的表現,在大陸的角度看起來,似乎是只經不政,而不是先經後政;如果真的是先經後政,我想大陸也不會那麼樣的著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