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國產飛豹殲轟機研製全過程:發動機研發不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9 10:44:39  


 
  裝用平顯與慣導等先進航電設備

  “飛豹”飛機在選擇配套項目時是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用於飛行參數顯示的平顯和飛行導航用的慣導在先進國家已經裝機使用了,而我國則是剛剛起步。有關研製單位有些研究基礎,積極性很高,大力向主機所推薦;型號總設計師、總設計師單位的同志、用戶即軍方也有願望,但在技術上,尤其是根據殲8等飛機的研製經驗,新機不能上太多太新的配套成品,否則將有可能拖住整機的研製工作。也就在這種背景下,經過研究一致同意採用兩條腿走路。飛機第一步選用技術成熟的光學瞄准和210多普勒導航系統,而平顯、慣導也立即開展研製工作,並同主機所簽技術協議和經濟合同。

  實際上我國的平顯、慣導設備在引進一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很快,到1989和1990年,殲7改的飛機和殲8Ⅱ的受油機都用上了平顯慣導,也就是為“飛豹”備用的563慣導設備;此時軍方(即海軍)要求“飛豹”裝平顯、慣導,並將此做為1990年第三次現場辦公會的正式議題。當時總設計師擔心進度跟不上,系統試驗多,怕影響飛機定型;但現場辦公會考慮技術的發展仍定要裝機,答應如進度實有困難,可暫不做為定型考核項目。我認為決定正確,全力貫徹。但後來碰到不少預計不到的事: 第一是與某型空艦導彈火控系統技術協調難。航天工業部三院認定,原和上海615所研製的210多普勒導航系統協調精度能滿足導彈的要求,而563慣導沒協調過,誤差大精度不夠;會上爭得面紅耳赤,就剩拒絕進行協調的話尚未出口,這是碰到的第一大難題;

  第二是平顯、慣導原給的研製費不夠,又重簽合同,補充了裝機成品和進一步試驗的費用;

  第三是試飛問題。原安排導彈火控系統用210多普勒設備在84號機上試飛並打彈,而慣導是在85號機上試飛,同時該機負責航炮打靶、發射空空導彈、投炸彈。這

  樣發射某型空航導彈時就沒有考核到裝563慣導的火控系統,以致於後來出現沒有一架飛機是既打炮、打空空導彈、投炸彈又發射空艦導彈等一系列武器的完整試驗機;這些確實是因為變化多,考慮欠周到,在技術上走了彎路;

  第四,在飛機上正式用慣導後,210多普勒導航系統研製多年達到了設計技術指標,該怎麼安排?合理講應給615所做適當經濟補嘗,但這在中國制度很不健全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以上這些過去基本都是運用行政手段,反覆協調、說服,通過適當增加試驗項目,再給一些經費解決的,這裡行政手段是起主導作用的。但做為科技管理,總設計師系統要總結經驗,不能埋怨變化多。實際上在十多年的研製過程中,對比“飛豹”與國外飛機研製過程中的變化,軍方所提新要求並不算多,關鍵是我們經驗不足所致。

  動力裝置本伸手可得卻成為“老大難”

  “飛豹”飛機立項是1977年2月,選用的發動機是1975年12月簽合同從英國引進的MK一202斯貝,當時購買了50台整機以及全套技術資料和生產權;西安發動機公司在英國人協助下,於1980年試制成功國產斯貝並拿到英國做發動機台架實驗合格。這對新飛機研製的條件非常好,是得天獨厚的,真是伸手可得;不僅發動機是現成的,而且可靠性高,這在飛機定型試飛中充分發揮了其優越性。然而飛機定型並生產10餘架後,到2000年出新機就沒有發動機用了(國產化的斯貝——渦扇9——暫時還難以提供),飛機面臨可能停產的局面,令人痛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