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發表
http://www.CRNTT.com   2019-09-23 15:24:34


 

  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得到保障。在中國,除回族和滿族通用漢語文外,其他53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語言,有22個少數民族共使用28種文字。國家依法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行政司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合法使用。建設中國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數據庫,設立並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截至2019年3月,民族自治地方共設置廣播電台、電視台、廣播電視台等播出機構714個。全國各級播出機構共開辦民族語電視頻道46套,民族語廣播56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使用漢、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6種語言文字出版報紙、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使用多語言、多文種播送電視和廣播節目等。國家在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育,基本建立起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雙語教育體系。截至2018年,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中小學共6521所,接受雙語教育的在校生309.3萬人,雙語教育的專任教師20.6萬人。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文物古跡得到有效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中國政府制定相關法律,設立專門機構,加大資金投入,推動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麗江古城、元上都遺址、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土司遺址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册)的項目中有21項與少數民族相關;中國前四批共計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與少數民族相關的有492項,占36%;在五批306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少數民族傳承人有862名,約占28%;設立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其中有11個位於民族地區;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立民族古籍整理與研究機構。截至2018年,搶救、整理的散藏民間的少數民族古籍約百萬種(不含館藏及寺院藏書),包括很多珍貴的孤本和善本。組織實施《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編纂工程,共收書目約30萬種。

  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少數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信仰依法受到保護,正常宗教需求得到滿足。以多種語言文字翻譯出版發行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典籍。西藏自治區有藏傳佛教活動場所1787處,住寺僧尼4.6萬多人。頒布《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活佛轉世制度作為藏傳佛教所特有的信仰和傳承方式,得到國家和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的尊重。西藏自治區現有活佛358名,其中91位新轉世活佛按歷史定制和宗教儀軌得到批准認定。不斷完善藏傳佛教僧人學經制度,國家頒布了《藏傳佛教學銜授予辦法(試行)》,截至2018年,西藏自治區已有117名學經僧人獲得了格西“拉讓巴”學位,68名僧人獲得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拓然巴”高級學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觀等宗教活動場所2.48萬座,其中清真寺有2.44萬多座,教職人員2.93萬人,學生可在伊斯蘭教經學院接受本科教育,《古蘭經》《布哈裡聖訓實錄精華》等出版發行達176萬餘册。實行有組織、有計劃的朝覲政策,加強服務保障,確保朝覲活動安全有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