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不可能複制美國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0 00:15:10  


 
  美國人敵視中國的另一個原因是台灣。直到1971年,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決反對中國大陸取代台灣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到1979年建交之前,大多數美國民眾堅持,美國應該同台灣保持外交關係,超過六成的人支持台灣獨立政策。在戰略利益的驅使下,美國始終以出售武器的方式向台灣表示某種承諾。從老布什政府開始,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美國的對台軍售不斷升級。台灣是美國在東亞“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對此,美國的戰略家們心照不宣。

  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再度興起。2005年4月一項民調顯示,3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很快會支配世界”。美國國際問題專家戴維.蘭普頓認為,美國人對中國的認識,已經從“虛弱中國範式”變為“強大中國範式”。前者視中國為虛弱的發展中國家,後者視中國為正在崛起的大國。

  未來,美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如果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不變,卻一步步強大起來,美國人會怎麼看?怎麼做?如果中國的體制改變,美國人的看法和做法會如何變化?如果中國獲取世界自然資源越來越多,中美之間會不會發生衝突?這種衝突與中國的政治體制是否相關?

  一種回答是:只要中國仍然是共產黨領導的非西方化民主制國家,美國人就會尤為感到不安。“一個強大的非民主制中國將會幹什麼?”美國人質疑,並將中國與二戰時的德國和冷戰時的蘇聯相提並論。可以做某種邏輯推斷:一個西方式自由民主的中國能夠消除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疑慮。至少是在未來中國與美國或與其他西方國家發生利益爭端時,避免美國聯合西方各國以道義的名義排斥和制裁中國。

  然而,這種邏輯推演似乎是一廂情願的。美國對外政策由現實主義主導,一個強大的中國,不論是否自由民主,美國人都會心存疑慮。在美國人乃至西方人眼裡,中國是個異類,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和西方是不同的政治制度;第二,中國在經濟上已經成為一個競爭者,為了維護西方的利益,要想方設法限制中國發展;第三是宗教意識,13億人的大國,不在基督教的脈絡裡;第四,種族。

  中美之間,過去是合作多於衝突,未來仍將是合作多於衝突。2009年奧巴馬上台後,將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提上新階段,表示:“美中關係將造就21世紀,從而使美中關係列入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西方媒體解讀,這表明21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越來越相互依賴——中國是美國國債的主要持有者,美國需要中國繼續為它的赤字買單;美國是中國廉價商品最重要的市場,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國。而在此前,美國同其西方盟友的關係遠比同中國的關係重要得多。奧巴馬還表示:“美國不謀求遏制中國”,“一個強大而繁榮的中國的崛起,將是國際社會力量的源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