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在縱容“土坑酸菜”四處坑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3-17 10:57:00


  號稱泡在壇子裡用傳統工藝發酵制作的老壇酸菜,實則是從外面收購來的“土坑酸菜”,不僅在制作和搬運過程中,混入樹葉、纖維等雜質,且相關人員在坑中光腳踩踏、亂丟煙頭,存在諸多食品安全問題——央視3•15晚會的報道指出,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多家知名企業代加工酸菜制品,隨後,康師傅、統一回應稱,已采取“封存”舉措并致歉。

  “土坑酸菜”冒充“老壇酸菜”,畫面觸目驚心,讓人感到惡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早已成為一種常識。然而,我們常吃的“老壇酸菜”,從其生產過程來看,毫無安全、衛生可言。這既暴露出土坑腌制酸菜的散戶對食品安全毫無敬畏意識,更反映出相關企業對“舌尖安全”并不在意,也說明一些知名企業對相關食材供應商缺乏監督和管理,等等。

  上述報道折射出的多重問題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其一,監督失守。酸菜加工企業應該對散戶提出明確要求,監督腌制過程,收購時嚴格把關;企業選擇酸菜供應商前應深入調查合作對象,考察、監督加工場所、工藝及過程,收貨時也要把好質量關;相關監管者應在日常執法中及時發現一些稍微用心就能發現的問題……遺憾的是,幾乎各個環節都沒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其二,雙重標准。雖然加工企業有標准化腌制池,但腌制池裡腌制的酸菜用於出口,供應國內市場的則是“土坑酸菜”。可見,在酸菜質量、安全方面,出口與內銷實行的是雙重標准。而造成該產品“雙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面臨的處罰不同——據收購“土坑酸菜”的企業負責人介紹,酸菜有雜質在國內頂多處罰一兩千元,但國外至少罰款10萬元。

  其三,有法不依。我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與標准越來越完善,但相關企業可能并未執行。比如,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者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食品原料,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准進行檢驗。但現實中,有關企業并不檢測衛生指標,甚至縱容防腐劑超標等情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