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爭議中的豐巢超時收費:一場各懷心事的“生意經”
http://www.CRNTT.com   2020-05-13 14:54:21


 
  根據財務數據,當三泰控股將成都我來啦部分股權出售給中郵資本時,標的公司2016年虧損5.11億元。而中郵資本等各方接收經營數年後,中郵智遞2019年依然虧損5.18億元。

  有趣的是,在談及豐巢科技并購中郵智遞所帶來的影響,三泰控股稱將不再分攤中郵智遞的損益,公司的盈利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

  事實上,作為本次收購方的豐巢科技,其近些年來的經營狀況同樣不樂觀。2019年,豐巢科技的母公司豐巢開曼虧損7.81億元。

  由此看出,就盈利能力而言,智能快遞櫃無疑是“燙手山芋”。

  “國內智能快遞櫃市場目前處於發展政策不完善,用戶不熟悉、企業不盈利的早期階段。”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分析,一是目前我國智能快遞普及率不足,“養不起”綜合價值;二是智能快遞櫃使用率不高,“養不起”高頻變現,延展價值難以實現;三是重複使用率不足,因電商快遞中價格敏感性消費者居多,智能快遞櫃用戶群體性不穩定。

  “一組快遞櫃成本四萬到五萬,而且需要迭代升級,加上社區入場費、水電費等,企業尚處於投入期。”楊達卿進一步表示,智能快遞櫃公司現階段的虧損還跟企業處於投資布局的階段有關。

  那麼,現階段,智能快遞櫃靠什麼方式來獲取收入?這一答案則出現在三泰控股2017年出售成都我來啦的方案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