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豐巢”收費又收購,有待市場檢驗
http://www.CRNTT.com   2020-05-08 20:35:52


  背景:豐巢科技宣布4月30日起針對存放超12小時包裹進行收費。5月5日,順豐控股又發公告,豐巢擬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主體)進行股權重組,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成為豐巢全資子公司。

  小蔣隨想:許多網購族本來就對不少快遞小哥不送貨上門、未經同意就把包裹放在快遞櫃不滿,一聽說“豐巢”要對存放超12小時包裹收費,更是“炸鍋”。這還不算,“豐巢”又收購中郵速遞易,意味著什麼?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智能快件箱40.6萬組,“豐巢”17萬組,中郵速遞易9.4萬組。換言之,“二合一”後,市場占有率超過65%。收費大旗舉起,對整個快遞櫃行業以及數以億計的快遞用戶,“震動”顯而易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快遞櫃也是如此。“豐巢”最初是由順豐聯合另外幾家快遞巨頭共同投資創建,旨在實現“最後一公裡”的平台化快遞交互收寄。可據說,只靠向快遞員每件收幾毛錢“保管費”,虧空不小。除順豐外,其他幾家快遞巨頭相繼撤出“豐巢”。堅守者自然不想做虧本買賣,“保管習慣”業已形成,將終端用戶“自由打賞”改為“需要交費”,如意算盤不賴。至於收購重組,則是進一步搶占市場主導權和話語權。

  對於收費標准和時限,廣大快遞用戶可以掰扯,但“最終決定權”恐怕還是在經營者手中。從現實角度,用戶較為靠譜的“博弈點”是,快遞員將包裹放入快遞櫃前,是否經過收件人同意。如果快遞員未通知收件人,或收件人不同意將包裹放入快遞櫃,“保管合同”就不成立,快遞櫃經營者就無權收費。但逐一核對,也挺累。

  快遞小哥也在“倒苦水”——地址不詳細,家中沒有人,電話打不通,老樓沒電梯,派件壓力大……相對於重複投送,快遞員難免傾向於把包裹放到快遞櫃。以往,這只是快遞員每件支付幾毛錢,但現在進一步涉及收件人支出,考慮到潛在的扯皮和投訴,相信會對快遞小哥形成約束。

  必須承認,快遞櫃在快遞公司、快遞小哥、快遞用戶之間,起到了“暫存”作用,它的運營需要成本。“豐巢”3元封頂、會員制的價碼,市場是否接受,有待驗證。“菜鳥”方面表示,依然實行24小時之內免費,帶來選擇空間。法律監管更警惕壟斷,不容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來源:人民網 作者:蔣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