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8000米之上的擁堵?珠峰困境何止於此
http://www.CRNTT.com   2019-06-19 13:31:09


 
  沒有雪崩、沒有地震,尼馬爾•普爾亞的照片以及汝志剛的視頻,讓外界迅速把“擁堵”和慘烈的傷亡數字聯繫在一起。聳動的新聞標題和激烈的言論,讓大眾對攀登珠峰的質疑聲不斷發酵,“有錢人”“玩兒命”“不考慮家人”“不環保”等標簽也出現在汝志剛視頻評論區里,但他也注意到,這樣的評論同樣有人反駁,為他點贊的人依然存在,“有人是想真正了解登山的”。

  “死亡不是因為人太擁擠,而是因為人太固執。”對本次南坡傷亡眾多,已經24次登頂珠峰的的高山向導凱米•瑞塔•夏爾巴對新華社表示,最近幾年,由於登山人數不斷攀升,在峰頂附近等待衝頂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排隊等待上頂和下撤的情況,等待時間過久,登山者的腳和手可能會凍傷,但這並不必然導致死亡,“那些固執和不聽從向導指揮的登山者會死亡。他們只在乎爬到峰頂,而不在意其他因素。”

  凱途高山的文章也引用Alan Arnette在《喜馬拉雅登山論壇》上整理的數據表示,截至5月29日統計到的11起珠峰死亡事故中,有4名印度登山者死於高海拔病症,或許會與通過海拔超過8000米區時,因為擁堵導致的長時間和行進速度太過緩慢相關。不可否認,“擁堵”並非直接原因,但也讓登山者消耗了更多氧氣,增加了心理和身體的雙重負擔,只不過對於超過12小時衝頂成功的登山者而言,並不完全是因為擁堵才消耗至那麼長時間,“擁堵背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文章指出,按照正常攀登者的速度,4號營地可以5小時到達頂峰,下撤回C4大概2小時,部分已故登山者用時10~12個小時去往頂峰,再花費4~6個小時返回南坳後死亡。一些遇難的攀登者在7300~8844(8848)米地帶攀登了16、18或甚至是20小時,這超過了人體承受極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