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4月號,總第12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全球經濟動蕩及其影響

  宏觀與微觀狀況不錯
  基本面支撐經濟擴張

  我們應該看到,當前世界經濟出問題的是美國,美國問題出在房地產及次貸危機,世界經濟的基本面依然穩固。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看到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出現大幅度下滑現象;世界經濟祇是從高位回落,但不是衰退。就是說,國際貿易增長和資本流動在持續,將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發展。這對全球經濟擴張十分重要,因為二零零一年由於國際貿易與資本同時收縮,使美國經濟陷入輕度衰退,世界經濟出現百分之二點二的低增長;然而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肯定好於二零零一年,祇是增速放緩而已。

  從微觀層面看,企業利潤普遍不錯。不但發展中國家,就是發達國家的企業利潤都不錯,尤其是跨國公司海外收益非常好。為甚麼呢?因為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新興市場的投資收益普遍高於本國。此外,各國就業形勢普遍向好,包括歐洲地區,其就業率降到近三十年來最好。根據《經濟學家》二月十二日的統計數字,澳大利亞、英國的失業率已經是三十三年來最低,歐元區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七點二。因此,支撐經濟擴張的有利因素不少,由此降低因投資與消費引發的週期性衰退的可能性。

  根據上述判斷,目前世界經濟整體上是從高位回落,是一次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調整,擴展勢頭還會持續。

  “美聯儲主席更迭癥”

  當前次貸危機的最大風險依然是不確定性,但是究竟會如何發展,有些問題可能被放大。

  為甚麼呢?次貸危機到現在為止祇能說是一次金融動蕩,尚局限於銀行體系。

  (王國剛插話:美國歐洲向市場注入資金,是不管你各種證券,而是為了增加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但是有些人理解錯了,認為這種舉動類似匯金給中航、建行注資。因為我們用的詞是﹁注資﹂,而歐美用的詞被翻譯過來之後也是用﹁注資﹂這個詞,因此有人望文生義,以為是填補窟窿。其實,這是兩碼事。)

   對於此次次貸危機,某種程度上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相伴而生的“美聯儲主席更迭癥”。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格林斯潘前任和八十年代末格氏上任時都出現過,此次又出現了類似的狀況。

  原因是,上屆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已經把貨幣政策用到了極致,留下的空間幾無。房地產泡沫很大程度上是因美國的利率長期過低的後遺癥。此外,兩任主席風格各異,伯南克頻頻放言,無意中引發更多市場恐慌。

   次貸危機究竟有多大,到現在為止尚不清楚,很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不會出現八七年的情況。為甚麼?因為現在不是美國一家在承擔風險,而是全球為美國買單,這是金融全球化、風險擴散化後的效應。也就是說,美國將次貸危機擴散至全球,由此縮小對其本身經濟的影響。美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出現某季度或者某個月的下降,但是全面衰退可能性不大。
 
  房地產佔美國經濟比例不大
 
  我們應該看到,二零零七年房地產投資僅佔美國GDP的百分之四點六,但是消費佔百分之七十點三。我們不能說次貸危機沒有影響,但是實體經濟基本健康,政策措施到位。居民消費增長因次貸危機而放緩,但收入來源多元使消費支出仍可溫和增長,政府開支還在增加,且去年淨出口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百分之二十五,高於中國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七。

  從歷史上看,美國房地產出問題的持續時間平均是三十二個月,平均下跌百分之五十一,現在從問題出現已經兩年多,下跌近百分之五十。估計,今年房地產投資還會出現負增長,但畢竟佔GDP比重低,去年拖累經濟近一個百分點,
今年情況與去年大體持平,即影響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上下。

  自二○○一年以來,美國就業主要靠教育、醫療等﹁軟產業﹂拉動,同時也拉動經濟增長。據美國勞動部統計,從二零零一年經濟復蘇到現在,就業增加中百分之六十三依靠教育、醫療部門創造。

  所以從美國經濟的結構分析,企業投資佔美國經濟的十點七,企業投資仍在增長,就業狀況未嚴重惡化,今年一月的失業率由上月的百分之五降為百分之四點九。就業形勢尚有利於居民消費支出。美國經濟確實存在衰退風險,但判斷真正的衰退尚需時間。

  上面我說的主要是震源和震中問題,下面講震波問題。
 
  美國經濟是調整而不是衰退
  
  震波波及地域相當廣,但影響主要是投資銀行和其他投資者,還沒有波及整個金融體系。因此,迄今仍是次貸危機而非金融危機,影響主要在美歐,亞洲相對小,對發展中國家有震波但不大。

  除了美國股市,去年所有新興市場的增長都不錯;目前雖然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股市處於震盪調整中,但基本上還不是熊市,而是屬於﹁漫遊﹂或者說處於震蕩期,即便美國股市也沒有完全進入熊市。

  美國經濟已經金融化,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從次貸危機的震波看,現在涉及的主要是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影響尚有限。

  次貸危機問題相當嚴重,可能導致美國金融大調整,經濟低增長。但從正面看,其實調整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固本正源將使金融衍生產品發展更規範,金融監管加強,市場更透明,紀律更嚴明。

  我對美國經濟下滑的判斷是,這是一次“因為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調整,而不是投資影響的週期性衰退”。

  對中國經濟影響不會太大

  我認為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可能不太大。從二零零一年之前的三十年中,美國經濟衰退了三次,其中前兩次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是正面的,因為當時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的聯動性弱。二零零一年美國經濟衰退影響中國經濟零點一個百分點,中國對美國商品出口下降百分之二十,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大幅縮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