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7年8月號,總第11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金門未來的發展模式與定位選擇

  如果沒有對這些情勢加以考慮的話,這個計劃會淪為空談。

  針對李縣長提出的“一國兩制”,其實對這個名詞或許有的人沒有辦法一下子體會與接受,但是其延伸的意義,其最終的目的——金門人的訴求是希望透過和平的手段,引進更大的經濟能量,擺脫離島發展不佳、島民離島而去的宿命。
  
  希望金門島出現“一島良制”
  
  在目前的階段,我個人認為“特別行政區”或許還不是一個最好的選項,因為從統獨的對立以及整個特別行政區在憲法上之定位,工程浩大,以及相關制度的探討及法規的設計,或許應列為中長程的研究目標及規劃方向。

  目前我認為要針對金門所需求的,亦即能夠經濟提升、引導年輕人返鄉,這是金門人所需求的。昨天我聽到幾位前輩講成立經濟特區,我想無論是“特別行政區”或“經濟特區”,金門人所尋找的是金門島的 “一島良制”,期盼到更遠一層,推到“一國良制”。

  對於這種制度的設立,金門過去不是沒有思考過。李縣長主政的第二年,距離現在大概已經有四年,本人與林局長當時提出試圖與閩東南合作的工業區計劃。將產品前半段在中國大陸製做,後半段的組裝到金門完成,而以台灣製造行銷世界。當時我們也提出,希望能夠局部引進福建的勞工,不受台灣勞基法的設限;那就是以一個特區的形態存在,在這樣的互惠互利的原則下推動,而逐步帶動金門經濟發展。但很可惜受到種種國家因素限制而未兌現,像諸如此類的問題,四年前或許有時空環境的限制,但是四年過了以後,未來何嘗不可以探討?

  這些年來的接觸過程是錯綜複雜的,今天能夠有這個局面也是難能可貴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成果,也展現出金門這個在兩岸關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可以利用其優勢與資源創造金門的願景目標「國際觀光休閒島嶼」。

  以目前的狀況,我認為應該是由小而大。比如我們剛才提的“金廈非軍事區化”,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題目。第二,兩岸的關係要講求融合。這六年來的經驗讓我們親身體驗,融合讓我們促進很多事情的成長跟解決。最後一點是,我們應該掌握區位優勢,形成兩岸發展的一個平台。
  
  王崑義:政經軍事不同面向不會放棄金門這個戰略要地

  金門為甚麼沒事就往福建看呢

  這裡有兩個架構。台灣第一個思考,金門在政治上應該是面向中國,軍事上面向南京軍區,經濟上面向台灣。政治上面向中國,指的是整個中國所代表的利益,金門與台灣還是一致的;台灣政府在政治上對中國採取甚麼態度,金門就應該甚麼態度。就是說,整個台灣不可能變成中國的地方政府,金門就更不可能變成中國的地方政府。

  同樣,金門縣政府也是台灣的一部分,不可能變成一個與大陸地方政府之間有太多溝通交往的地方政府。這是政治上的。

  軍事上當然沒有問題,南京軍區看起來還是一個比較先進的軍區,如果打仗的話,我們這邊還是需要有一些比較先進東西來應對。

  經濟上面向台灣,是基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比福建好哇,你金門為甚麼沒事就往福建那邊看呢?為甚麼不向台灣要求更多的資源呢?

  所以提概念,要經濟發展,或者提甚麼特區,你應該寧願做台灣的經濟特區;而不是馬上想到要做閩南的經濟特區,或者金廈經濟特區,那個台灣政府絕對不可能接受。以現在的政府理念,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金門是遏制大陸的第一關口民進黨不會放棄
  
  第二個架構是,如果兩岸危機來臨了,因為政府的戰略規劃會有這些方面的因應計劃。第一個目標就是台海在危機時期馬上變成內海,台灣海峽在戰時變成台灣內海的時候,金門在甚麼位置?很清楚嘛。

  台灣海峽變成內海的意義是甚麼?是有三個步驟的。就是台灣海峽變成第一個關口;第二個關口就在南沙群島的太平島;第三個關口或者最早的關口,就是在印度洋與印度的海事合作或軍事合作。就是說,可以做三個關口的攔截。這是台灣因應危機的三個重要關口。

  攔截甚麼?戰爭或者衝突來臨的時候,一是所有運送石油的油輪,二是所有經過台灣海峽前往大陸的船艦,全部攔截。你的經濟能夠支撐多久,就打多久的戰爭。不然台灣祗有十四天可以反應。

  其實民進黨政府並不認為金門就是中國的,而是台灣的。你要拿可以呀,打一仗再說,對不對?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的話。所謂“金馬撤軍論”,那是施明德以前的事情啦,現在哪有這麼一回事?所以縣長你不用擔心金門會被台灣拋棄。

  因為政府的考量重點不是在於經濟要不要發展,而是考量整個台灣的安全怎麼建構。

  我想,我是提供給大家一種比較不同的思維,但是我也期待金門有更好的發展,兩岸能夠有更好的和平。
  
  周八駿:金門人更期盼和平不願成為兩岸開戰的犧牲品
  
  崑義先生的話當然反映了一個視角,也反映了島內一種傾向性意見。但是,歷史是各種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不是任何單一力量的主觀願望的結果。

  我覺得,您剛才講的觀點,基本上不能夠變成現實。

  事實上,金門很特殊。從政治體制來講,它當然是台灣現存政治體制的一部分,但是跟台灣島的地理距離相對很遠,使它孤懸於台灣島外,而恰恰與福建省的地理距離是近的。我們不能忽略地理距離帶來的重要影響。


  金門是很小的島,幾個地方加起來不過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您的第一個觀點就是金門政治要面對大陸,這是事實,因為金門現在跟大陸屬於完全不同的政治體制;但是不要忘記,正是您所講的這三條,同金門本土湧現的願望、訴求是背離的,或者說到現在為止有很大的矛盾。金門人,不希望自己成為兩岸關係不穩定的犧牲品。他們承認他們屬於台灣政治體制的一部分,但是不願意成為台灣這種政治體制與中國大陸體制對抗的馬前卒。

  在軍事上,金門作為整個台灣防務體系的一部分,直接面對中國大陸。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軍事位置決定了,他們比台灣本島的人民有更強烈的和平訴求。

  所謂三個層次的對付中國大陸的軍事關口,我覺得可以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我恰恰估計,如果兩岸真的開戰,那麼大陸很容易把金門、馬祖拿下來,台灣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阻止這一點。那時,這兩個島將不是所謂台灣防衛的第一關口。因此,我認為您提出的第三點是不成立的。至於能不能與印度合作來切斷中國大陸的油路,超出了今天我們討論的範圍。
  
  楊允中:不必急於求成可在現有條件下務實推動
  
  我們都希望金門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而且應該儘快到位。但是如何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現在看起來障礙很多。特別是目前台灣執政黨熱衷於不必要的政治爭拗,將很多寶貴的資源白白浪費,讓很多寶貴的歷史性機遇白白流失。

  台灣問題是全球性矛盾的焦點和一個縮影,有美日等很多外國勢力的介入,所以我們也就容易理解為甚麼一個小小的金門就如此敏感。其敏感性就在於它並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小島,幾萬居民,而是一舉一動牽動著各方的關注。不僅受到台灣的高度關切,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國際因素的制約。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對待金門體制創新的問題,雖然金門的經濟在國際上微不足道,但是就世貿組織而言,“台澎金馬”是一個經貿區,因此國際上對此也會非常敏感。

  當然,不論多敏感,這首先是中國國內的問題,這是一個大前提。任何不識時務者,要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