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7年8月號,總第11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金門未來的發展模式與定位選擇

  那麼走了那條路之後,必須要對小三通有一個評估,這個評估就是政治上的一個評估。

  我到了金門後覺得,如果在金門面做一個體溫計來測量兩岸之間的關係的話,可能會失準。因為金門面對那種兩岸之間感情的融合,甚至包括了往來的密切,台灣本島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金門要選擇可操作之事
  立足在實而不在名
  
  就像剛才李縣長講的,金門長期以來的授權是有限的,是被視為工具的,而且處於被漠視的狀態。因為如果談一些事情,金門卻做不到,祗能說理想是有的,但是想要發展和改變,還是很困難的。

  因此我覺得很多事情,需要操之在我。我在下面提出的幾個建議,我覺得還不僅僅是金門自己說可以往哪個方向走,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在中國大陸、特別是北京當局,怎麼使金門未來的一個發展對兩岸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進而思考能不能在很多政策上面做一個改變。

  我覺得,“一國兩制”是可以談,但是這個詞在台灣非常敏感。我個人反而比較建議,將來如果說金門可以做的事情,是不是立足於實質的取得,而不重在名稱方面。

  我認為,如果把金門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方向來形容,將來台灣的地方組織法改變,會有困難。

  其實台灣很多事情,也沒有甚麼特殊的行政命令,也就做了。如果說境外航運中心,台灣的高雄港、基隆港、花蓮港,劃一塊出來就說是境外航運中心,這算甚麼?可是還不是就這樣做了?


  所以我是說,將來金門能不能用一種不是地方行政的改變,但是可以有一個名稱出來,比如叫“特區“。這個特區將來如何定名,我覺得將來可以有一段時間來思考。
  
  讓金門享受CEPA的優惠
  
  但是這個中間,怎麼樣能夠將來把中國大陸的CEPA,可以擴展到金門,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因為今天的台灣,是絕對不會接受CEPA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央在這個方面是採取了很大的讓步。在跟連戰先生的五個願景裏面,是用了‘共同市場‘,如果說“共同市場“,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可以用的話,既然離島條例可以,為甚麼特區接受CEPA不能夠允許?其實我們可以用甚麼樣的一個條例,讓金門可以同中國大陸,不僅在人員、資金、物產的流動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開放今天已經對香港和澳門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的自由行。

  我覺得,我們為甚麼不用兩岸和平發展的實驗區這個思考呢?這不是金門提出來的,而是北京提出來的。北京認為在金門和廈門之間,就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一個實驗區。它不見得在行政上、政治上有一個拘束力,而是在一種觀念上、一種看法上,這兩者可以作為一個實驗區。

  如果金門將來在一個特區裏面,能夠把CEPA這樣的一個實質的措施拉進來,兩岸的和平發展在經濟上先走一步,對於未來當然是有益的。
        
  梁偉洪:建立金門經濟特區正逢其時

  我認為,促進區域、振興台灣的“金門經濟特區“構想,是達致兩岸雙贏、藍綠同勝的方案。台北當局應該把握時機,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就像李炷烽縣長所說的,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優點很多。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構想。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對兩岸的制度性建設,對兩岸關係的互動都有借鑑意義。以我看來,我們的眼光還可以看得更長遠一些,要從區域、亞洲以及全球的角度來規劃金門的未來藍圖,而不僅僅滿足於修建一條金廈大橋,或者建設一個料羅灣深水港。

  放眼世界、根留台灣立足南中國

  我們不能忘記,其實金門在地理上具有其獨特的位置,扼守著世界經濟和軍事最重要的通道——台灣海峽,是一個戰略要衝。金門的發展不僅是惠及金門島上居民,而且對國際經濟及政治格局都會有所影響。所以在兩岸消除敵意、和平發展的前提下,不少國際知名財團對金門的發展都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而我們在考慮日後金門的定位及投資來源時,應該站在全球的戰略高度上。

  雖然金廈兩地地緣關係緊密,但是在目前兩岸僵持的形勢下,是“合‘好還是“分”好,確實需要把握好適當的“度”。如果過分強調金廈的“合”,甚至成立大陸管轄的“廈金特別市”,有學者擔心會觸發台灣島內分離勢力再次叫囂“劃峽而治”的狂熱,這也是不無道理的。

  我認為,金門的發展不應祗著眼於與廈門的“合”,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加強與台灣本島之間的“合”,否則就會失去金門所擁有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制定金門發展規劃時,一定要考慮與台灣本島的關係,應該讓全體民眾都能在金門的發展中得到實惠,這樣才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方案。

  我曾經提出過“南中國經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地域包括台灣、香港、澳門、福建、廣東和海南。我認為,金門作為台灣與大陸的前沿陣地,在未來的兩岸區域經濟整合中,可以發揮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對金門的未來進行規劃時,一定要立足於南中國的整體區域發展。

  目前是建立“金門經濟特區”的適當時機

  從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九二年,金門是台灣的“戰地政務試驗區”。二零零一年,金門是兩岸“小三通”的“兩岸直航試驗區”。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認為現在已經是建立“金門經濟特區”的適當時機。

  台北當局應該為金門鬆綁,授權當地政府在現時政治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加大經濟發展的步伐,並給予金門開放博彩業的權力,令金門成為東方的“拉斯維加斯”、航運中心、國際遊艇製造和活動中心。

  台灣至今並沒有政府特許的合法賭場,大部分賭客都分流到澳門、韓國、美國。台北當局應該學習澳門近年快速發展的經驗,在遠離本島的金門開放賭權。

  可以設立一個“台灣發展基金”,將金門博彩業的大部分所得撥入該基金,用於台灣本島就業、教育及其他與民生相關的項目。

  可以利用毗鄰福建的地理優勢,以及經濟特區的稅務優惠,打造國際水平的物流中心,建設料羅灣深水港、修建金廈大橋,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還可以建造一個擁有國際最先進水平的遊艇製造中心,向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出口遊艇。另外可以建設世界一流的遊艇俱樂部,定期舉行國際級遊艇賽事和活動。

  當然,還可以利用金門的地理條件,建造海洋主題公園,內容包括海底水族館、水上遊樂場等,形成以海洋文化為核心的國際旅遊中心。
  
  澳門的經驗值得金門借鑑
  
  我覺得,澳門的經驗對金門來說,非常值得借鑑。澳門自從開放賭權、引進拉斯維加斯的經營模式之後,很快便超過了幾十年位居世界第一賭城的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賭城。而這個飛速的發展,有賴於中國大陸經濟的飛速增長。金門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甚至與澳門有很多相似之處,祗要政策允許,同樣可以建造拉斯維加斯式的賭城,將博彩業的收益用來發展金門、回饋台灣本島、改善民生。

  總之,我相信祗要台北與金門兩地解放思想,用前瞻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為金門制定出一套長遠的發展規劃,金門將會成為又一顆閃亮的“東方之珠﹂,為兩岸以至國際的經濟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