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7年8月號,總第11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金門未來的發展模式與定位選擇
  
  楊允中:一國兩制早已實行
      金門應抓住海西發展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大學教授楊允中

  金門的未來發展這個主題,老實講,和我們澳門有很大程度的相關性。

  老實說,李縣長剛才講的構想,超出我的預想,應該說很有氣魄、很有遠見。雖然目前還有很大難度,短期內也許還很難全面實現,但是我相信,經過努力的結果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
  
  如果放手讓金門發展經濟狀況應比現在好得多
  
  金門在中國當代歷史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具有特殊的地位。

  世貿組織給台灣的正式名稱是“台澎金馬”,與我們過去用的詞是一致的。“台澎”其實完全是屬於海峽東岸,“金馬” 老實講不屬於東岸;特別是金門,應該說是距離台灣最遠、離大陸最近的由台灣現政權管轄、實行台灣現行制度的離島。

  我想,共同加快發展,不僅是海峽兩岸,而是任何地方都具共同性的現實課題。對金門來講,目前的現狀是幾十年兩岸關係不正常發展的受害者。金門長期作為炮戰的前沿陣地,沒有甚麼經濟開發,反而是重兵把守,金門百姓的福祉當然就談不到。在整體台灣經濟加速發展的前提下,金門、馬祖的實際生活水準與台灣本島也不是相差很多。但是如果真的能夠放手讓金馬發展的話,肯定比現在要超前很多。

  所以在兩岸關係中,如果加速金門的發展,不僅金門居民受惠,還會為兩岸關係的長久穩定發展帶來更積極的推動。
  
  “一國兩制”早已在兩岸實施
  
  我認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開始,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兩岸之間的“一國兩制”。台灣當局對於這個方面的宣傳,有很大的誤差。“一國兩制”絕對不是甚麼可怕的東西。澳門回歸以後,在社會性質上絕對沒有甚麼實質性的變化;如果說有甚麼變化,也絕對是比以前變得更好了,發展得更快了。

  原來香港和澳門的經濟水平有很明顯的差距,到二零零六年,澳門和香港的人均GDP 已經基本上拉齊了。去年澳門的GDP 達到一千一百多億,人均應該已經達到兩萬八千美元以上,首次超越了香港。而僅僅五六年的時間,兩個原來具有明顯差距的地方,迅速拉近了經濟水平;其實香港也是在發展的,祗不過澳門發展更快。

  應該說,如果沒有“一國兩制”這樣的保證,很難實現。澳門博彩業的開放與大陸加速開放“自由行”,有很大的關聯。現在澳門博彩,大陸客源佔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加之其他相關因素,澳門成了“一國兩制”的直接受益者。總之,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變,而這個不變,對國家有好處,對特區本身也有好處。


  充分利用現有制度安排
  金門可以為兩岸做啟示

  如果台灣當局認為條件不成熟,不願意就這個問題進一步討論,我認為也可以不去管它。金門本身如果有條件,名字不一定叫“一國兩制試驗區”,但是可以往這個方向推進。

  就是保留原有的制度,儘可能地利用人流、物流把大家拉近,將生產要素加以合理的整合,讓本地居民得到更多的好處。就是目前能做的,大家都盡量去做。

  說實話,我聽到李縣長的觀點,真是感到很欽佩。我相信金門有這樣有魄力、有思想的縣長主政,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雖然有些問題是由台灣當局控制的,但是也有很多問題是在台灣現行法律和縣政府職權允許之內的問題。凡可以做的,就應該放開手腳做。我們可以圍繞“小三通”的很多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先把小三通搞活、充分利用起來,把金門的影響和形象給予進一步的提高。
  
  海西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
  
  但是對未來的發展目標,我想可能還要適當地調整一下。因為我覺得,目前把金門的發展定位定得太高,恐怕也不現實;但是畢竟,如果能夠朝著開放這樣一個思路發展的話,使廈門、金門兩地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海峽西岸發展的龍頭,雙方都可大受其益。

  發展的方法很多,包括開發文化旅遊。但是方向是明確的,就是一定要將過去的軍事重鎮,改變成開放型的港口,把封閉改換成開放。

  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將依賴心理,調整為自主開發的思維;要將對大陸的防範,調整為相互依賴、相互支持。這不僅對金門如此,對台灣部分的高層人士更是如此。

  現在海西的形勢很好,估計不用很久就可以見到成效。因為去年的十一五規劃中,已經寫上了“海峽西岸”;此次再經過福建省領導在兩會上的呼籲,中央政府相信會給予更高的重視。今後海西加快發展,乃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已經不是預期而是現實了。有海西這麼大的一塊會進一步直接成為發展腹地的優勢,對金門來說,是很好的機遇。

  周八駿:大陸有利台灣的事
      可優先在金門做但不必張揚

香港特區政府策發會委員、光大集團高級研究員周八駿

  我談兩方面問題,一是金門在海峽兩岸關係中能起甚麼作用?二是金門本身經濟和社會發展怎樣定位?

  金門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人口,金門和大陸、尤其與廈門和福建省已經建立的經濟聯繫,以及幾十年來金門在台灣地區的特殊位置,這一切是我們今天考慮上述問題的前提條件。
  
  台灣拓展大陸經貿的前沿
  大陸對台灣加強聯繫的紐帶
  
  我想,金門在海峽兩岸關係中應該成為北京中央政府對台灣同胞示善的視窗。凡是中央政府願意為台灣同胞做的事情、有利於台灣民眾的事情,在金門本身吸納的條件、資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金門同胞要優先做,要盡可能做。是更多地做實事,而不宜更多地宣揚。

  一個基本判斷是,我相信大家會同意,這就在海峽兩岸關係中,北京中央政府對金門的態度會是平和的,不願挑起矛盾。

  兩岸關係的焦點何在?難點何在?主要就是台灣的統獨之爭不斷,引起海峽不平靜。但是,不管誰執政,都必須掌握一個平衡點,也就是說,即便他要採取邊緣政策。但他如果太過張揚台獨傾向,則可能觸犯大陸底線的風險,於是他必須有所收斂。因為,美國也不願意在可預見的未來引發台海戰爭。

  當然,在統獨之爭中維持現狀的一派如果執政,則示和的意味可能會濃一些。即便深綠在二○○八年後繼續執政,他們也會有時需要通過某一件事或某種做法來表示他們不願意打仗。

  總起來說,金門就可以成為台灣當局示和的一個視窗。金門縣政府也能夠向台灣當局爭取適時地給一些政策來推進與廈門、福建省的經濟交往。

  在長遠,金門應該成為台灣地區所有的縣與大陸拓展經濟聯繫的前沿,同時成為祖國大陸加強與台灣聯繫的一條紐帶。
  
  金廈經濟聯繫政府不宜高調
  但可將之塑成金門經濟之本
  
  就金門地區本身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很清楚,金門經濟的前途在於跟祖國大陸、福建省、廈門建立更密切的、牢不可破的產業合作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