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7年8月號,總第11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金門未來的發展模式與定位選擇

  但是如果稍微瞭解金門歷史發展的人,必然會知道,金門本來就是中華民國最先實施“一國兩制”的地區,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六年,在兩岸激烈對峙期間,金門是高度緊張的軍事前線;一九五六到一九九二年,在長達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時期,金門則成為一個負有管、教、養、衛,自給自足的戰地政務體制之地,政治制度與台灣迥然不同,所以這是過去“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典型態樣。

  金門人當年要到台灣本島,需經主管機關同意、申辦出入境證,形同出國一般;甚至從大金門要到小金門離島,也要申請路條,才可以進出。在金門和馬祖流通的貨幣,也要加印特別的標識,僅限金門或馬祖地區通用;往來台灣時,仍需兌換新台幣才能使用。凡此,「戰地政務的金門」其實就是“一國兩制”下的典型產物。我們在“一國兩制”的歷史背景當中,體驗了幾十年與台灣本島完全不同的生活。


  小三通之後,又是另外一個階段的“一國兩制”,因為這個制度是根據行業、地域,賦予很大的區隔,七年以來,金門又處於“一國兩制”的新試驗。

  阿扁第一次競選總統的時候,到過金門,主張要把金門改制成特別行政區,直屬於行政院。我認為,這個特別行政區也是不同於台灣其它縣市的現行體制,當然也是一種“一國兩制”的產物。我想,他當時也是體認到金門的地理、歷史及現實,的確需要一個不同的制度,才能夠帶動這個離島的發展。

  所以,我提出在金門實行“一國兩制”,是有其歷史背景因素存在的。
  
  強調“一國兩制”這個詞
  是要引起台灣全社會的關注
  
  為甚麼我要重新提出、引用“一國兩制”這樣一個已帶有負面評價的用詞呢?

  其實我也曾仔細思考過,在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下,不以這麼具有衝擊性的用詞,恐怕不會引起任何關注。因為台灣的媒體都高度關注八卦新聞,對國內外政經大事,多不太在意,因此如果不用“一國兩制”這種比較聳動、激化的名稱,我想所有的媒體不會在意,也無法引起廣泛的探討。

  我提出這樣一個主張,基本上可以說,第一個目標已經露出了一點曙光。包括今天我們這個論壇,多少也是受我這個主張的影響,的確也因此引發大家更熱烈的討論。
  
  真正經歷過戰爭的人
  才知其對生命的殘害多深重
  
  總而言之,金門過去是反共的跳板,未來是和平的橋樑。我認為,未來二十年、三十年以後,金門說不定會變成振興中華的一線曙光。透過金門與大陸深厚的歷史淵源、地理關係,祗要小三通經過幾年、幾十年的經驗累積之後,說不定會為兩岸帶來一些新型制度的探討與試驗,也說不定這特區,兼具台灣與大陸制度之所長,在合冶於一爐之後,能夠為新中國展開一條新道路,邁向新理想。

  因為走過戰爭的歲月,我們對戰爭的體會、感受最為深刻,對和平的生活也最為珍視。一九五八年發生了八二三炮戰,當時我已經懂事了,連續四十幾天百姓們都得躲在坑道面,外面則是砲聲隆隆,死傷枕藉,悽愴的情景,到今天仍然歷歷在目。

  沒有真正經歷過戰爭的人,不會瞭解戰爭對生命的殘害是多麼深重。總而言之,我們希望透過我們不斷的呼籲,希望兩岸要和平相處、共同發展。而在我們中華民族強盛以後,還要為我們周遭的國家營建和平,則是我們更大的期待。

  李非:金門未來必須依靠服務業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李非

  其實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隨著經濟的轉型發展,它有點被十加三逐步邊緣化的趨勢。對台灣來說,至少有這種危機存在。

  福建省政府其實對泛珠三角的“九加二”不感興趣,因為自己有被長三角、珠三角邊緣化的危機,所以福建提出了“海西區”的構想。

  我想,兩個“怕被邊緣化”的地方能夠結合在一起,可能會尋找到共識。其實我們從基本相同的角度看,金門被台灣邊緣化,金門又可以與廈門結合在一起,被邊緣化的地方結合在一起,然後可以尋找出共同的更大利益來。

  李縣長想得很遠,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但是我們在政策制定和操作的過程中,首先要把現有的政策做好做實。

  就是說,如果能夠將現有政策做大,空間就會很大,人流量肯定就會突破一百萬人。按照現有的人群限定的話,是很難突破一百萬人次的。
  
  戰地遺址對大陸民眾最有吸引力
  
  金門的旅遊環境不錯,生態環境也很好,有它的特色,服務業是金門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實僅僅是閩南建築或者生態,隨便在大陸就可以找到。我覺得,金門最主要還是戰地遺址,這個大陸是沒有的。實際上,大陸居民對金門感興趣的,也就是這個。雖然有人說可能有反共色彩,其實我覺得這個並不是很大的事情,畢竟是歷史。對此要以平常心來看,其實我們應該尊重歷史。不能去篡改歷史。

  金門未來的出路肯定在服務業,而服務業的發展,首先還是要把人流量做大,目前的人流量是不足以支撐金門的服務業的。服務業講的就是客流、信息流、資金流。首先是客流已經有一些,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客流做大。

  物流與資金流值得努力

  現在金門的物流有限,我覺得台灣方面應該把這個放開一點,就是要把金門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除了軍事、外交,其他的都扔給金門,把金門做成一個境外航運中心。比如到大陸的貨物,就到金門去中轉,這樣金門光賺手續費就不得了。

  大家知道,現在這個手續費都被日本的石垣島賺走了,一船兩千美金,金門如果能賺這個手續費,那是很可觀的。

  光靠客流不會賺多少錢,貨流其實更賺錢,為生產服務其實更賺錢。

  如果更理想的話,那就是資金流。為甚麼台商要到英屬處女島設立轉投資公司,然後到大陸來投資?其實台灣就是可以將金門看成是境外嘛,在金門設立這種轉投資公司,為甚麼不行呢?其實轉投資公司並不真正要將錢轉到處女島,現在都是電子化,其實就是要繞過政策。而金門也可以做成英屬處女島的角色,因為開曼群島、處女島,很多投資者根本就沒去過,但是資金都是從那邊轉來轉去。假如台灣認可資金從金門轉投大陸就合法,那就可以做成這種角色。

  對金門來說,祗要有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自然就可以做大了。
  
  邵宗海:要實質而不重名稱
      金門要爭取享受CEPA優惠

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邵宗海

  很感謝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的梁偉洪先生,其實最主要的一點,本來金門任何發展應該是我們台灣的智庫、學者給予高度關注的題目,但是現在卻是一個旅居海外的華僑,來邀請兩岸四地的學者、專家研討金門發展的問題。

  非常感謝中國評論的郭偉峰、周建閩兄,你們從創辦之初就希望成為兩岸溝通的橋梁,一路走來有多麼辛苦我是很清楚的,但是中國評論今天的影響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你們當初的目標。因此我要對上述兩方表達我個人的敬意。
  
  金門與對岸的感情融合非台灣本島可比
  
  我曾經在二零零二年走過一次小三通,所以小三通給我的感覺是非常深的。當然,我當時走那條路並不容易,需要專案批准。我之前是經濟學者高長,我是第二個走這條路的學者,而我是政治學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