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安徽銅陵試點撤銷街道辦 民政部稱是趨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7 20:51:09  


資料圖:即將消失的街道辦事處
  社會建設,被視為解決一系列社會衝突和問題的良藥。就北京而言,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建設,同樣已是箭在弦上,北京市政府目前正就此制定有關具體政策措施。

  從北京街道制到社區制的城市基層治理模式探索中,石景山魯穀社區曾充當了先鋒。“街道變社區”為核心的類“大部制”改革被推廣到石景山多個街道。

  但歷經了“七年之癢”後,就在上個月,石景山區委辦向轄區內除魯穀外的8個街道下發了通知,就街道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進行調整。這意味著,沿襲魯穀模式而來的基層治理改革,遇到了麻煩。

  記者調查發現,魯穀模式本身在運行中也出現了嚴重走樣,幾近擱淺。

  本市“基層政改”,前路坎坷未蔔。

發軔 被逼出來的改革

  作為全市唯一一個“街道級”社區,魯穀從成立之初便承擔了北京市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綜合改革試水的重任。

  2003年7月18日,北京市石景山區魯穀社區正式成立,遵循“小政府、大社區,小機構、大服務”的模式。

  魯穀社區的元老級人物鄭麗(化名)記得,當時的現實是,伴隨城市化進程,石景山區原八寶山地區的人口急劇膨脹,八寶山街道辦事處管理壓力“爆棚”。為此,石景山區決定增設魯穀街道辦事處。

  當時催生改革的現實難題是,街道承擔了大量的責大權小甚至是有責無權的職責,致使政府部門與街道之間職責不清、條塊關係混亂、運行機制不暢,政府錯位、越位現象時有發生,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難以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