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安徽銅陵試點撤銷街道辦 民政部稱是趨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7 20:51:09  


 
  經過反覆研究,石景山決定不再克隆老的街道辦事處,而是下決心進行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新模式的魯穀社區。

  “街道”變“社區”——進行社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就成了現實的選擇。

  瘦身、減負、自治,鄭麗將魯穀改革概括為這三項內容。通過改革,魯穀將內設機構由傳統街道的17個科室,改為“三部一室”,機構數量減少了73%;當時北京市同等規模的街道一般在90人左右,魯穀在公務員編制人數上,減少為39人。

  “人員的精簡,前提是街道這只‘筐’的減負。”鄭麗說。根據最初的制度設計,魯穀將勞動監察、居民私房翻建審批、殯葬管理執法等職能進行了剝離,歸還給區有關職能部門。同時撤科設所,將專業性強又相對獨立的統計科撤銷,由區統計局垂直領導,向魯穀派駐統計事務所。將城管分隊原雙重領導體制改為職能部門垂直領導;還把社會人員高考工作歸位於區教委,將過去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文教體衛等部分社會事務交給社區民主自治組織和社團組織承接等。

  改革之初,魯穀要實行“條專到底”。

  在鄭麗看來,魯穀改革中,獨具特色的莫過於成立了全市首家“街道”層面的社區代表會議,當時選舉產生了社區代表233名,並由駐區知名人士和居民代表37人組成了魯穀社區委員會,下設執行機構——社區委員會辦公室。居民自治組織在“街道”層次上進行民主自治,把過去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分社會事務交給了社區自治和社團組織,希望由此甩掉政府的部分職能,真正成為自治組織。

  當時有評論稱此舉仿佛“基層民主自治的春風拂過”。

  在機構設置上,當時魯穀進行了“三部一室”的改革。包括黨群工作部——履行原街道黨工委職能;社區事務部——履行原街道民政、計生職能及勞動、文教體衛的行政協調職能;城市管理部——承擔原街道城建科和綜合治理辦公室的職能;綜合辦公室——為原街道工委辦、行政辦、財政科、監察科的綜合機構,並履行其全部職能。

  這一機構設置模式,在隨後的2004年,開始逐步在石景山全區街道推廣。

現狀 街道機構“合”了又“分”

  其他街道向魯穀學習後,街道的機構設置仿效了魯穀的“合”,但最近記者了解到,各街道的結構設置又改回原來的“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