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不斷變化的中、美、台三角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13 14:24:28  



  兩岸間的分歧可謂越來越多:(一)大陸提倡「一國兩制」,台灣堅決反對「一國兩制」,把「一國兩制」看成是統一的代名詞;(二)大陸提倡「三通」,台灣當局竭力反對「三通」,怕經濟通後帶來政治通的效應;(三)大陸提倡「對話與談判」,台灣當局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都千方百計阻礙「對話與談判」,怕「對話與談判」的門打開後再也關不起來;(四)台灣的各種正名運動,不斷地把兩岸的共性共識變成分歧;(五)兩岸兩種政治制度,決定了大陸把統一看成高於一切,台灣則將選舉選票看成高於一切,在台灣,統獨、省籍、族群問題都是政治人物操弄選舉的工具。


  台美之間對台灣問題的共識與分歧


  台美間的共識:(一)共同反對台灣被中國大陸統一。(二)台灣是美國手中牽制中國的一個工具,美國則是台灣追隨庇護的主子,雙方相互利用。(三)美國支持對台軍售,讓台灣「以武拒統」,也滿足美國軍火商的利益;台灣雖知軍售含有勒索成分,但也心甘情願接受美國軍售,意在追隨美國,充當反華急先鋒。

  台美關係也有許多不和諧之處:(一)從台美關係歷史來講,美國不是台灣的一個可靠的朋友,一九七九年美國公開背棄台灣與大陸建交,以及美國對台灣的控制與台灣對美國的反控制,矛盾一直尖銳存在;(二)台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台灣不願甘當美國的小配角,並一直想把美國拖下水,讓美中直接衝突,美台在這方面也矛盾重重;(三)美國不支持公開台獨,也不願為台獨去犧牲美國大兵生命,要台灣不斷軍購以自保,這跟台灣當局的考慮是格格不入的。

  中、美、台之間幾種互動的趨勢

  中、美、台三者之間環繞了台灣問題在一定條件下分分合合,不斷調整著這不等邊的三角形關係的邊長,構成合縱連橫的複雜局面,大體上形成了三種發展趨勢。

  中美合格局下的兩岸關係

  爭取「聯美制台」應該是中國大陸的首要選擇。雖然美國與中國大陸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有著根本利益衝突,但隨著中國的強大,中美關係中的合作面在擴大,美國在中國大陸的利益在增多,中美關係已進入歷史的最好時期。兩國高層互動良好,加上美國好戰的鷹派勢力在世界上到處橫行霸道,樹敵太多,已顧此失彼,「反恐」牽制了美國太多精力,支持台獨的正義性完全缺乏,反對為台灣而與中國一戰的聲音已經出現,因此爭取「聯美制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反台獨還是中美的共識。

  當然,要美國放棄台灣,支持中國統一大業,當今美國任何一個領導人都是做不到的,他們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輸,也輸不起。但在制止台獨這一點上,雙方還是有合作空間的。為此我們要更好發展自己,壯大自己,要臥薪嘗膽,韜光養晦,抓住未來二十年的發展機遇期,致力和平發展,直到沒有一個國家付得起干涉中國統一代價的一天到來。作為一個上升期的大國,首先要有能屈能伸的氣概,而不能一壓就叫,一觸就跳。中國人要培養自己具有一種經得起壓的「銅豌豆」精神,要有一種沉得住氣的「韌勁」,要有不與別人計一日之長短的「氣質」,學會與超級霸主鬥而不破,使這三角關係最大程度朝著於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儘量利用美國來孤立台灣,以爭取時間,爭取主動權。

  兩岸合格局下的兩岸關係

  兩岸不合,美國坐收漁利,左右獲利;若兩岸和合,美國干涉兩岸的機會就會落空,中國最後統一才有希望。從目前看,兩岸和合,似乎無可能性,但中國人應拿出智慧走出兩岸關係被美國控制的被動格局,而且這種可能性是可能創造的,是可以去努力爭取的。

  兩岸關係的僵局在蔣氏父子時代,是雙方爭代表權的問題,雙方各不相讓,沒有妥協餘地,這完全是對抗思維主導一切。到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新思維,倡導走「共同締造一個繁榮民主的新中國」道路,這是一種融合思維。胡錦濤也提出「共同家園」、「共同發展」血濃於水的新思維,但我們不少人還適應不了這種思維。加上李登輝登上執政舞台,推行了「本土化及民主化」,使兩岸政治生態發生了根本變化。其實台灣多數人並不是擁護台獨,他們怕這麼小的台灣統一到祖國大家庭後,被吞食了。因此他們在統一前要一個「身份」與「名份」,要求這種統一是「安全、尊嚴、對等」的,以及在大陸的廣大台商要求國民待遇與公民權等等。而台獨分子正是利用台灣民眾這種心態,利用祖國大陸不能及時滿足台灣民眾願望的機遇,用「一邊一國論」來為兩岸定位,使兩岸關係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