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台商投資對兩岸經濟融合影響的實證分析
  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總量的增加,可加快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進程,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更加密切。ECFA的簽訂使兩岸的貿易品進口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不斷下降或消除,有效降低了貿易成本,為兩岸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制度性環境,從而帶動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台商直接投資所產生的產業關聯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都可以顯著促進兩岸經濟融合度的提升。……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視域下的外空新方略
  “阿耳忒彌斯計劃”和《阿耳忒彌斯協定》都是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外空戰略指導下制定和實施的,是美國民用外空領域新方略的核心內容。兩者相互支撑,其主要目的是在美國主導下加快開發外空資源的步伐,構建美國為首的月球和其他天體的開發聯盟,鞏固美國在外空領域的領導地位。在推進美國外空戰略的具體方略上,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一脈相承,非常重視“阿耳忒彌斯計劃”和《阿耳忒彌斯協定》的推進。該計劃和該協定有針對中國和其他美國認為是“戰略競爭對手”國家…
區域國別學視閾下東北亞新形勢與周邊安全
  在美國挑起中美戰略競爭和俄烏衝突背景下,東北亞地緣安全形勢增添了新的變數。當前,東北亞地緣安全結構正處在重塑時期,美日韓“準亞洲版北約”已經形成,“北約亞太化”進程中重點染指東北亞,“印太經濟框架”與美日韓台“芯片四方聯盟”把經濟問題與產業技術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裡海權勢力還會以冷戰式的同盟或多方聯盟的方式來加深染指半島和東北亞,陸權勢力與海權勢力在東北亞發生對撞或許在所難免。……
試論二十一世紀國際秩序之文化基礎
  新世紀的國際秩序有其不同的文化基礎。目前國際間對世界各文化何者將是此新秩序的主要支柱,仍在摸索之中。為方便比較,本文將世界各大文化系統籠統地劃歸為中華文化與亞伯拉罕文化兩大類。美國霸權衰弱殷始,文化間之競爭可說益為真實。昔日大國權勢之爭將被文化競爭所替代。一般論者咸知美國自豪隸屬於基督文化;識者亦指出美國有“富不知足、強不能安”之痼疾。此點在它與新興大國(中國)間之競爭,尤為明顯。相反,在中華文化影響下,“知足常樂、能忍自安”與“…
借鑒粵港澳大灣區經驗 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儘管內地與港澳的關係和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差別很大,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實踐卻可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提供有益的經驗與啓示,具體表現為:加快推進閩台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揮兩岸規則機制“軟聯通”的示範作用;繼續率先對台胞台企分享發展機遇;積極打造閩台教育和人才高地;合力打造政策開放服務貼心的閩台共同家園;構建示範區的頂層領導體制機制等。……
大國博弈與“半球化”時代的到來
  北約東擴,上合西進,金磚南下,非盟北上——大國博弈的加劇不僅改寫著全球地緣戰略版圖,而且正在催生一個“半球化”時代的到來。當打著“小院高牆”烙印的技術與經濟“鐵幕”徐徐落下,舊冷戰時代的“兩個平行世界市場”或將重現,同時還將被賦予新的時代色彩——分別以中美為核心的技術-產業體系一邊彼此解除耦合,一邊通過技術條款、市場准入和供應鏈重組在“中間地帶”展開激烈爭奪。與此同時,高鐵網絡擴張、中俄強化戰略協作等要素正在促成陸權的復興;作為回…
兩岸關係的現狀與未來
  兩岸同文同種,必須記取俄烏戰爭、民不聊生的教訓,絕對不能開戰互相毀滅,衹能避戰追求和平,唯有走向善意循環,才是人民之福。經貿與文化是連結兩岸的兩個重要紐帶,喚起兩岸認同中華文化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美國介入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法律“依據”及其發展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為攻擊靶點,試圖通過曲解第2758號決議而達到“一勞永逸”地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與有效的法案疊加之後,美國介入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法律工具種類更豐富了。中國需要在國際層面加強對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解釋、宣傳和適用;要介入美國國會的“立法”過程,加大對美國國務院相關行為的預期;修改或制定必要的國內立法,用國內法反制美國國內法。……
台海已成中美全球反霸與稱霸之爭的主場域
  西方對台灣問題的干涉已從美國一家之舉演變為聯合干涉,形成以全聯盟、半政府、軍事化為特徵的挺台圈子。這使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升級成了台灣問題的全球化。美國主導的聯合干涉意在鋪墊霸主戰略策略導向,藉台灣問題實行對華戰略困擾。台海成為中美反霸與稱霸之爭的主場域,表現在國際思想空間、國際力量態度、中國的處境、反霸權的高度、反霸權的意義上。中國須以反霸塑造有利於統一的國際環境,包括建立國際反霸統一戰線、揭露美分裂中國策略、外交上打贏反“獨”之戰…
當前中美互動升溫的背後
  2023年下半年以來,中美高層交往重啓,互動升溫,雙邊關係出現止跌企穩的跡象。事態表明,儘管美國對華競爭戰略已定,但中美仍有共同利益,能够找到和平共處的方法。這背後,對年內可能舉行中美元首會晤的預期是重要驅動,同時也存在其他有助於關係穩定下來的結構性因素。儘管如此,仍要接受高層互動并不足以從實質上改善中美關係的現實。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美國國內政治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在2024年大選周期前後,中國議題仍會被炒作,談判進程與合作進展均可…
美國對台政策民意變化及影響因素
  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捲土重來,美國政府全方位加大對華遏制戰略,中美關係已經存在滑向對抗與敵對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作為中美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受到了美國民眾的關注。在有關方面的操控和煽動下,美國公眾對台灣的關注度和好感度不斷提升,尤其是在俄烏衝突以後,美國社會對於台海直接軍事衝突的擔憂也與日俱增,支持美國協防台灣發展美台關係的呼聲不斷,兩黨在台灣問題上的共識不斷增加,對台民意也更趨非理性。本文主要基於202…
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中韓關係
  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更是在美國的地緣戰略壓力之下,韓國政府急促的地區外交調整與對華認知偏差引發諸多矛盾,中韓關係正面臨著一系列相當嚴峻的重大挑戰,包括兩國政治和安全領域的信任危機、雙邊經貿和科技領域的供應鏈脫鉤趨勢,更有兩國民眾互信降低等人文社會領域負面認知的增速擴大。……
美國國會涉台行動 逐底競賽
  美國第118屆國會上台以來,即掀起新一輪“挺台抗陸”浪潮,在涉台立法、輿論造勢和官員互動等方面愈發猖獗。在對外奉行“競贏中國”戰略和國內面臨政治極化的雙重影響下,台灣議題已成為美國黨爭的政治籌碼,內政外交“雙層博弈”促使兩黨在涉台行動上陷入“逐底競賽”。美國國會在涉台問題上的強力介入,推動涉台議題政治化、國際化、極端化,成為單方面破壞台海現狀的重要消極變量,對中美關係、地區穩定乃至國際秩序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全球地緣戰略視域中的中美台海戰略博弈
  全球地緣戰略視域中,最突出的戰略視點是全球力量對抗坐標正在向台海轉移,在多種決定因素中,地緣戰略因素是最重要的甚或是決定性的。從歷史視角看,世界大國陸海戰略糾結與抉擇的經驗教訓,對中國有重要借鑒意義。在地緣視野中考察中國的處境,可以說是陸強海弱、陸安海亂,海上博弈對手更強大、不確定性更大,海上挑戰更大,故中國需要陸海戰略統籌。作為戰略焦點的台海,已被美國設定為對華戰略博弈的核心與前沿,成為其力保全球霸主地位的主“戰場”。……
當北京共識對上了華盛頓共識
  相較於美國《新華盛頓共識》由對外掠奪攻勢轉向對內守元新策略的具體内涵,2023年《北京共識》的新階段行動願景,反而更加向外延伸包容、擴大合作共贏、構築共同富裕的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信毋庸等到2050年,《北京共識》願景的實現,必將在全世界格局直接全面超越《新華盛頓共識》。……
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新態勢與中國的應對策略
  在中美戰略競爭的主基調下,拜登政府根據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從大國政治、國際秩序和文明形態三個維度推進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新態勢。該新態勢意欲通過“國內投資+結盟盟友和夥伴≥中國競爭”的內容模式贏得與中國在21世紀的大國戰略競爭,並愈加呈現出目標更加明確、佈局更加展開、路徑更加清晰的顯著特點。有鑑於此,中國應做好戰略規劃和保持戰略定力,完善和發展新時代中國國家戰略體系;推動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推進軍事和國防力…
中美戰略相持與共處
  本文所論之“中美戰略相持”,主要指中美兩個大國實力日趨接近、戰略互有攻守、雙方均不具備壓倒性優勢的一種戰略態勢。戰略相持給中美關係帶來的不是風平浪靜,而是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由於戰略相持階段的發展態勢將決定未來戰略博弈的走向與成敗,兩國在戰略相持階段的博弈較量勢必空前激烈。戰略相持階段的中美如何相處,不僅攸關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
大陸就台貿易限制措施啓動貿易壁壘調查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
  貿易壁壘是一國(地區)政府(當局)采取或支持的對其他國家(地區)的貨物、服務或技術進口產生阻礙作用的不合理政策或措施。ECFA簽署以來的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灣主動推行單方面經濟讓利。同時,兩岸進出口貿易額與雙向投資亦極不平衡,集中體現為台灣對大陸貿易的長期高額順差,赴台陸資額與同期台商投資額相比微乎其微。為此,2023年4月,大陸商務部宣布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將對近期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主要…
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背景、內容及影響分析
  大陸啓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是台灣地區長期單方面限制大陸部分產品輸入的必然結果,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兩岸貿易正常發展。解決台灣對大陸貿易壁壘問題有磋商解決、台灣當局主動取消不適當限制、大陸被迫采取適當的反制措施三條路徑。磋商解決最有利於兩岸經貿關係行穩致遠以及台灣經濟可持續發展,但建立在兩岸兩會協商機制從停擺狀態回到正常前提下;台灣當局主動取消不適當限制最為簡便,有利於兩岸貿易正常化、便利化,也有利於台灣經濟的長遠發展;大陸被迫采取適…
大陸對台開啓貿易壁壘調查的影響與啓示
  4月12日,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此次貿易壁壘調查涉及範圍廣,調查時間長,在島內外引起廣泛反應,對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方向和程度影響巨大。大陸此次對台開展貿易壁壘調查對台灣相關行業和企業影響廣泛,尤其是大量島內的內需型中小企業,并使台灣的對外貿易環境進一步受壓,將促使台灣社會反思堅持兩岸合作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共453條﹐第1/23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