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李家超《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3-10-25 16:12:21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評社 段曉魯攝)
 

  強化公務員管理制度

  43. 公務員的能力和效率,是政府服務的成功關鍵。9月超強颱風蘇拉和世紀暴雨襲港期間,政府各部門團結一致,不屬於應急部門的公務員也同被動員候命並參與工作,讓社會盡快回復日常運作,我感謝同事們的努力和付出。

  44. 政府會繼續強化管理制度,包括:

  (i)推進獎罰分明制度──今年9月實施著令表現持續欠佳公務員退休的簡化機制;我們亦會加強培訓部門調查和處理相關的紀律個案。同時,嘉許表現出色和盡忠職守的公務員,包括“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向公眾宣揚公務員的工作成就和服務熱忱等,以提升士氣和工作效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政府團隊;

  (ii)更新《公務員守則》──根據“愛國者治港”原則,公務員須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應盡忠職守,以民為本,注重團隊協作精神,敢於擔當。公務員事務局去年提交了更新《公務員守則》初稿,正按我指示檢視更全面資料,目標是明年第一季或之前會發出更新版《守則》草擬稿,徵詢職方意見;及

  (iii)大灣區公務人員交流計劃──特區政府會今年底前啟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公務人員的交流計劃,以配合大灣區的發展策略。

  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

  45.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情況越趨頻繁。我們會在預警、準備、應急和復原四個方面,持續強化整體應對的能力,把破壞和影響減至最低,尤以保障市民安全為首任。

  46. 9月應對超強颱風及世紀暴雨期間,政府在準備和應急方面做到預期要求,但在預警環節由於科技限制,仍須不斷求進,包括加強發放預告信息,以及增加信息透明度、內容和頻密度。政府強化了統籌力量,部門在團隊理念下,齊心協力工作,這亦使在復原方面,包括政府的動員能力、善後速度等工作都有相對進步,但亦有需要強化的地方,包括在惡劣天氣下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的宣傳教育、機場在颱風及公共交通受影響下處理大量抵港旅客的方法等。

  47. 為持續強化香港整體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政府會作前瞻性預防和策略部署,包括:

  (i)要求部門及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等公共機構以底線思維,把社會損害減至最低為導向,全面檢視應變預案;

  (ii)針對高風險環節,包括氣象預測預警、水浸、山泥傾瀉及交通運輸等,研究更好善用科技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高風險評估能力;

  (iii)就極端暴雨引發較大型的山泥傾瀉事故,進行系統性調查和研究,針對更多天然山坡策劃山泥傾瀉緩減措施;及

  (iv)全速推展超過80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另外,渠務署會於明年完成“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制訂更前瞻性的策略。

  提升大灣區內聯合應急能力

  48. 內地有很強的應急能力,尤其重型裝備方面。一個互聯互助的大灣區應急機制會產生協同效應。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以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理念,構建系統化的大灣區應急行動機制,提高聯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跨境救護車服務

  49. 政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政府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把病人於醫院之間點對點直接運送,提供更佳支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