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馬勒:為唐詩譜曲的交響樂大師
http://www.CRNTT.com   2021-12-02 09:06:29


 

  當馬勒的第一交響曲於1889年11月20日在布拉格首演時,聽眾和評論家均深感困惑。即使到了今天,理解馬勒的交響曲仍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或許正如研究馬勒的權威人士戴裡克·柯克所言:“如果說貝多芬的交響曲像是完美的詩體頌歌或嚴謹的古典戲劇,那麼馬勒的交響曲則如同內容浩瀚、卷帙浩繁的自傳。”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對於如此複雜的音樂,馬勒並不像他同時代的另一位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那樣相信標題和樂曲解說對於幫助聆聽有存在的必要。雖然馬勒將他的第一交響曲稱為“音詩”,也曾撰寫過樂曲解說,而且曾建議聽者去讀作家讓-保爾的小說《泰坦》(神話中的巨人)作為理解這部交響曲的線索,但他後來還是認為不宜用標題和樂曲解說來局限聽眾的感受和想象。他曾說,第一交響曲是由一次熾烈的愛情引發的,但這部交響曲激發聽者感受到的遠非愛情所能概括,事實上最鮮明的意象是大自然,是第一樂章中無邊無際的春日景象以及置身於其中的豐富感受,寬廣、從容的樂章中充滿了青春、黎明、鮮花、草地、森林這些清新動人的意象,這是同貝多芬《田園》交響曲一脈相承的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精心描畫。但馬勒筆下的大自然同貝多芬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貝多芬那裡,正像唐納德·托維在《音樂分析隨筆》中指出的,“作者像是一個在農村裡愉快度假的城市居民。小溪旁、鄉村舞會以及暴風雨和雨過天晴這些場景,在這個離開城市領略田園風光的人心目中,無不情趣盎然。”而馬勒的大自然離人的心靈更近,更具有生命和靈性以及浪漫主義的神秘氣息。在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開始時,我們仿佛在通過馬勒的音樂諦聽大自然的氣息,經歷大自然從漫長冬眠中的蘇醒:全部弦樂器以極輕的力度在跨越七個八度的廣闊音域中演奏長達十幾小節的持續音A,空靈縹緲的音色形象地描繪了黎明時分薄霧籠罩的大地景象;單簧管微弱可愛的啁啾之聲代表了地面上生命的悄然萌動;遙遠處傳來小號的歡快旋律,這是大自然的神秘召喚,是春天的先聲;圓號的朦朧音色體現了森林的深遠與寧靜。杜鵑的啼叫聲在單簧管上不斷重複著,這個可愛的音型被大提琴非常自然地接過去,巧妙地化為這個樂章第一主題的前兩個音,引出整個歌唱性主題。這個主題幾乎原封不動地借自《漫游者之歌》第二首《今晨我走過田野》,這首歌曲原來的主人公——那位愛情失意的青年人唱道:

  今晨我走過田野,

  露珠還掛在草葉上。

  …………

  當太陽升起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