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循統一的“實力原則”,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實力和吸引力
大陸的實力決定處理台灣問題的能力。多年前鄧小平針對台灣問題即指出,“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尤其是李扁“台獨”施政和“去中國化”政策、兩岸長期的交惡對抗已使兩岸共同的認同非常脆弱,現在大陸能做的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來增進對台民眾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當大陸繼續高速發展,以致於兩岸的實力差距足夠大、台灣的發展更加依賴大陸,統一的條件自然會更趨成熟。
另外要強調的是,大陸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完善,是增強大陸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兩岸的制度差異是台民眾抗拒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民眾具有明顯的西方民主制度認同傾向,他們認為大陸現有的制度不足以保證統一後自己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得以繼續。胡錦濤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稱,“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我們相信,隨著大陸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台民眾的擔憂會日漸減少,向心力會日漸增強。
(二)遵循統一的“融合原則”,堅定不移地促進兩岸融合
兩岸經濟統一、社會統一是政治統一的前提。沒有前兩者的統一,和平統一是很難實現的。所謂經濟統一、社會統一換一個更恰當的詞,其實是融合。筆者在前面已經提到,兩岸已經開啟了“融合——統一”的過程,但就融合程度而言,仍是遠遠不夠的。大陸未來在促進兩岸融合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是繼續加強兩岸經貿交流。ECFA的啟動和實施標誌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率先在經濟領域取得突破,但只是開了一個好頭,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貨物貿易協定等均未簽署。大陸應繼續大力推動這些後續協定的簽署和實施,並加大兩岸金融合作、產業合作的力度,更好地發揮兩岸經合會的作用,把兩岸的經濟聯繫推到全新的層次。尤其要重視推動大陸赴台灣投資,這對建立並增進大陸在台影響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一些人認為,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只是給台送去經濟上的好處,大陸可做可不做,甚至做多了反倒增加了統一的難度。這是沒有從經濟統一是和平統一基礎的戰略高度來思考問題。
二是加大兩岸社會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從簽證、通關、航線、航班數量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兩岸往來的便利性,更好地發揮兩岸“一日生活圈”對兩岸融合的促進功能。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交往,一方面讓從沒來過大陸、占全台總人口2/3的台普通民眾來大陸參訪,促進其對大陸的瞭解,另一方面要加大大陸民眾入島交流的力度,包括旅遊、求學、投資等。關鍵要更加注重兩岸交流的“民間性”、“草根性”,加強“與普遍民眾溝通,與民間組織合作”,真正實現對台工作“向南移、向下沉、向根紮”,讓“三中”群體切實感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實惠,全面增強對台灣基層社會的影響力。只有通過持續強化兩岸社會的交流,才能達到章念馳先生所說的,“共同經歷,共同參與,共同記憶,共同利益,將逐步建立起共同的家園,形成生命共同體”。④
三是促進兩岸的政治交流。目前兩岸的政治互動儘管形式上仍限於政黨交流和屬“白手套”性質的兩會交流,但兩岸官員實際已走上了談判桌。未來兩岸政治互動的強化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更多的兩岸官員就某些事務性議題直接商談,兩會互設辦事處,國共兩黨互設辦事處等。特別要強調的是,我們在寄望大交流、大合作產生兩岸新認同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阻止台民眾國族、統獨認同的不利發展趨向,除要加強“兩岸同屬一中”的引導和宣傳外,也要善於促馬更加清晰、明確地表達一個中國立場,加大對“文教台獨”撥亂反正的力度,阻馬向民進黨論述靠攏。
(三)遵循統一的“利益原則”,正視尊重台民眾的利益訴求
利益是人們行為的驅動力。千萬不要以為正確的東西就會得到擁護,要符合人們的利益。列寧說,“即使客觀的幾何規律,違背人們的利益也會受到反對”。兩岸和平統一關鍵是人心相背問題,其實質主要也是利益問題。無論是當前的對台工作還是未來的統一方案,只有滿足了台灣民眾的利益訴求,才能得到他們的真心支持和接受。
1、要“以人為本”,儘量滿足目前台民眾適當的利益需求
如今大陸在滿足除台民眾經濟利益訴求上下了很大功夫,惠台政策不斷推出,得到島內社會尤其是直接受惠群體的好評。本文要強調的是台民眾的另外兩項訴求,即合情合理看待台當局應有的政治地位、台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台灣問題專家李逸舟對此有較為深刻的分析: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是一個中國的基本格局與這一格局在局部範圍內的不完整性、也即“中華民國”在中國主體範圍不存在但又確實真實存在於中國局部地域之間的矛盾。漠視對方的客觀存在、試圖回避或者抹殺這一矛盾,是十多年來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兩岸政治關係遲滯不前的直接原因。客觀地面對並妥善地處理這一矛盾,是解構兩岸關係對抗局面的關鍵所在,並將極大地化解兩岸關係中統獨鬥爭的因素,為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開闢廣闊道路。⑤
事實上,兩岸關係自2005年以來逐漸取得進展,關鍵就是大陸對台新思維和新政策照顧到了台民眾對台當局地位、國際參與的利益訴求。未來要繼續爭取台民眾支持,最關鍵的也非從這兩方面下功夫不可,因為這是台民眾最在意的問題,這可能是未來兩岸關係“最大的增長點”。
關於台當局地位問題。其實就是台民眾一直講的“平等、尊嚴”問題。台灣文化大學教授邵宗海將台民眾對此方面的要求歸結為“對等性”。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