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增進政治互信 深化和平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8 00:07:35  


馬英九為兩岸政治互信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評社╱題:“增進政治互信 深化和平發展” 作者:倪永傑(上海),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

  兩岸政治互信,泛指兩岸雙方在政治領域內的信賴感,雙方不但需要具備自信,而且互賜信心,從而實現雙方政治言行的可預期、可信任及可塑性。兩岸政治互信既是兩岸政治上的相處之道,也是雙方複雜微妙的互動境界,更應是雙方著力追求的價值準則。增進政治互信已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議題,五年來的實踐經驗充分表明,兩岸政治互信增強,兩岸關係就較為順利,發展動力就較為強勁,兩岸同胞的利益就得到保障;兩岸政治互信削弱,兩岸關係就出現波折,發展動力就會萎縮,兩岸同胞的利益就遭到損害。本文認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應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續開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鞏固深化、早日穿越兩岸關係“深水區”、實現和平發展螺旋上升的不二法門,兩岸政治互信的高低決定了兩岸關係的成敗。因此,兩岸雙方應著力思考並尋覓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新理念、新路徑。

  本文將就兩岸政治互信的現狀、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若干觀念,以及增進兩岸政治互信路徑進行探討,以就教於兩岸先進。

  兩岸政治互信現狀

  五年來兩岸政治互信有所增加,表現在六個方面。1、國共高層建立多個交流溝通平台。2、兩岸雙方達成多項政治共識。3、恢復制度化協商,簽署協議得到有效落實。4、兩岸共組機構、互設辦事處。5、涉外事務達成默契。6、建立多個危機應急機制。

  馬英九為兩岸政治互信作出了不懈努力,有其歷史性貢獻。2011年元旦,馬發表了“壯大台灣、振興中華”講話,緊扣中國百年來振興中華的歷史命題,提出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找到一條康莊大道”。①在今年“520”講話中,馬表示要“拓寬合作領域,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馬也曾表示“兩岸同是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②中共十八大閉幕時,馬英九當即致電胡錦濤、習近平,高度肯定和平發展成果,期待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深化交流、強化互信,真誠合作,創造和平紅利,造福兩岸人民,追求民族復興。這是國共高層之間的密切互動,有利增強兩岸政治互信。

  五年來儘管兩岸政治互信有所增強,但較為脆弱、容易波動,具有“不穩定”、“不平衡”、“不全面”、“不厚實”的特點,表現在多個方面,包括:1、強調“主權”,衍生爭議。2、強調“台灣優先”,習慣片面行動。3、歧視甚至敵視大陸,設置人為障礙。4、鼓吹“民主”價值,增加交流變數。5、勾連敏感勢力,踩踏兩岸“紅線”。6、自許扮演遏止大陸的“關鍵樞紐”,傷害兩岸同胞情感。

  兩岸政治互信不足、互信不穩、互信不深,難以適應當前兩岸關係全面交流、快速發展、深入進行的形勢,難以滿足兩岸關係鞏固深化、再創新局的需要,削弱兩岸關係發展動力,壓縮兩岸關係發展空間,制約兩岸關係後續發展。

  增進政治互信的若干觀念辨析

  我們認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需要進行理論的探討與觀念的辯析,需要尋找正確的路徑。

  一是兩岸雙方應培植自信,並賜予對方信心。台灣學者楊開煌認為,互信本質上是中性名詞,是對雙方的瞭解和對自己具有信心的表現。③互信需要雙方的自信並給予對方信心。首先,兩岸雙方唯有自信,才能敢於面對並打破一切內、外不利因素的干擾,化阻力為助力;才能在破解兩岸政治難題方面向前邁出關鍵步伐,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表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兩岸統一,大陸已具備了堅定的決心、充分的信心和應有的耐心,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④台灣方面也應具備自信,唯有自信,台灣才可以坦然面對大陸崛起,扮演合適的角色;唯有自信,台灣才可以盡情發揮優勢,積極參與、成就並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次兩岸雙方應相互扶持,彼此激勵,給予對方以信心。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兩岸需要相互取暖、相互分享發展的經驗教訓。兩岸雙方可就應對各自面臨的內外挑戰交流經驗,以提高自信與互信。

  二是兩岸雙方相互承諾並加以兌現,確保兩岸和平發展。信任涉及可預測性、可信性以及良好的意圖三種概念,博弈雙方應經歷一個“承諾期”才會建立信任。⑤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兩岸雙方需要相互承諾,以增加彼此信任。大陸學者劉國深認為,兩岸政治互信就是兩岸雙方“展現出共同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和政治現實之意志,建立起包容和信任的關係。”⑥李家泉認為,兩岸政治互信核心就是台灣承諾不搞“台獨”或“法理台獨”,也不搞“獨台”或“法理獨台”;大陸承諾不用武、不搞武力統一。⑦另一位學者張文生認為兩岸之間應相互承諾,台灣要給予大陸“台灣不會走向分裂、海峽兩岸最終將走向統一”的信心;大陸要給予台灣“保持台海和平穩定,兩岸統一對台灣人民有利”的信心。⑧台灣學者楊念祖認為,政治互信實質內涵就是雙方“不具備生存與發展的威脅,不具備以武力侵犯領土主權的威脅,並以充分的政治作為保障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充分表現相對認知與實際作為的政治決定與行動。”⑨本人認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階段,兩岸雙方最重要的政治承諾,就是相互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雙方特別是台灣各方應充分認知到,唯有兩岸和平發展,台灣前途與命運才有保障;唯有兩岸和平發展,台灣同胞的福祉才能最大化、最優化。這是爭取、塑造台灣主流民意不二法門。在此過程中,兩岸雙方應採取實際措施,充分、全面兌現承諾,持續增進互信,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螺旋上升、不可逆轉。

  三是形塑兩岸互信的情感、價值及利益的共生體系。在心理學中,信任涉及誠實、能力和價值的相似性。而在社會學中,信任涉及相互依賴性、心理概念、風險、善意、理性決策及情感成分。⑩而情感、價值與利益可以構成三位一體的兩岸互信的共生體系。從情感而言,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同為中華民族,雙方相處之道在於同理心、包容性,彼此欣賞,彼此傾聽。古人云: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兩岸雙方需要同情的相互理解。從價值而言,兩岸雙方都肩負著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維護一中框架、傳承中華文化、實現民族復興的責任。從利益而言,兩岸雙方可透過交流合作實現各自發展與完善,走向共同發展,以此確保兩岸同胞利益與福祉的最大化、最優化。台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提出了構建兩岸互信的四項條件,包括共同性、一致性、確定性以及突破性。⑪其中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兩岸共同論”,包括共同發展、共同成就、共同分享。本人認為,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路徑在於培植兩岸共同利益,減少利益衝突;形塑兩岸共同價值,消彌價值分歧。

  四是建構政治互信的制度化。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需要兩岸雙方進行互信的制度化建設。制度化涉及共同的價值理念、制定規範準則以及建立體制機制三方面內涵。⑫為此,兩岸雙方特別是兩岸高層應將增進政治互信、確保兩岸和平發展作為雙方共同的價值追求,不容回避。兩岸雙方立即著手制定增進互信的規範、準則,可就政治互信進行正面、負面表列,多做積極、正面、善意的事,不做消極、負面、惡意的事。兩岸雙方應建構一套增強政治互信的可長可久的體制機制,包括兩岸互信的對話溝通機制、運行保障機制、修復糾錯機制、激勵機制等,以確保和平發展的價值理念得到弘揚,互信規範得到遵守,政治互信得以持續增強。兩岸雙方應在現有國共平台、海協、海基兩會管道之外,設立制度化的政治對話機制,可採取智庫對口、官員參與的形式,進行深度交流與共同研究,為最終解決政治分歧創造條件。

  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途,兩岸雙方亟需採取實際步驟增進政治互信,尋覓並拓寬實踐路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