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珍:結語
經過兩輪的討論,基本上可以歸納形成以下幾點觀察:
一、大家對“兩岸化”台灣新社會這個新現實都有共同認知,感受到這是新課題、新挑戰,也都各自提出應對的思維、策略、作法。同時,對於發展民共正式接觸交往關係,大家都有期待,而且往積極方向思考,希望能夠以實際作為,證明民進黨不是沒有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
二、大家也都認為,民進黨中央推動兩岸政策,2014年地方首長大選是分界線,之前要先做好基礎工作、形象管理與微幅調整,與時俱進適應“兩岸化”新社會新現實。而一個全盤性、總結性的新的積極大陸政策,應該是2014到2016之間,才有提出的可能性。
三、對於兩岸關係未來大勢,大家認為中共十八大是觀察重點。不過,近來中共相關領導人一再發言強調,兩岸關係一定有其連續性與穩定性,和平發展路線絕對不會改變。宏觀大局,証之實際,這是可以確信的。中共十八大不至於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變數。
四、民共關係,雙方都在實踐中探索,在微妙情況下尋求改變。基層性、個別性的往來不成問題,但正式的、體制的、組織的交往與對談,現在條件還沒有成熟,困難度高,民共雙方應該持續努力,發揮智慧,克服難題。但民進黨現階段不需急迫。
五、民進黨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如果能夠受到普遍認同,藍綠之間的競爭態勢就會出現消長。但這不是完全操之在己,涉及民共雙方,也涉及國共雙方,三角關係呈現複雜連動,只能在情勢發展和主觀實踐中,積極探索,創造條件,不失時機,盡力而為。
今天座談,到這裡整個告一段落。謝謝大家!
評論員簡介:
黃輝珍: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華府政府運作研究;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副總主筆,“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新聞局”局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行政院政務委員”等;現為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
邱志偉: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法學碩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碩士、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社會科學博士;曾任高雄市府民政局長,高雄縣府民政處長,“修憲”國民大會代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講座教授,愛沙尼亞塔圖大學講座教授,南華大學旅遊系助理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所等;現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羅致政: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碩士、博士;曾任民進黨發言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國際關係研究員,台灣政治學會秘書長,“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陸委會”咨詢委員,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台灣智庫執行委員,台灣社秘書長,“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以及多家媒體主持人等;現為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
陳淞山:台灣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陳水扁“國會”辦公室主任、跨世紀“國會”辦公室執行長、“考試院”保訓會委員、陳水扁辦公室主任;現為時事評論員。
賴怡忠:台灣成功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博士;曾任北美洲台灣研究學會副會長、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民進黨中央黨部“中國事務部”主任、台灣智庫國際部主任等;現為台灣智庫執行委員、馬偕護校助理教授。
洪耀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碩士班、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現為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理事、決策民調公司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