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民進黨大陸政策方向何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11-06 00:18:38


邱志偉
 
    邱志偉:民進黨應務實面對兩岸化的台灣新社會

  首先,民進黨如何理解、因應兩岸化的台灣新社會?有新就會有舊,台灣新、舊社會到底哪裡不同?新、舊社會都會衍生出對中國的思維,與台灣當時所存在的政治、社會、經濟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台灣舊社會大概從1980年開始談兩岸互動與兩岸關係,其時代背景是政治開始走向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特別在對外貿易上,經濟實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外匯存底提升、國民所得增加,是四小龍之首,台灣成果豐碩。相對於中國大陸,中共政治改革開放才開始,經濟正要進行重整。台灣在政治上有絕對的民主,社會制度上比中國大陸優越許多,經濟上的實力也取得絕對性的優勢。

  因此,台灣舊社會以絕對優勢的態度,去面對中國大陸、理解中國大陸。他們認為中國大陸是落後的,經濟上是需要台灣去投資的,在政經上需要台灣去改造的。那時,也或多或少受到傳統大中國主義的思維牽絆,以台灣政治上的民主、經濟的優越、制度的成就,認為到最後還是要統一中國。

  舊社會的觀念就是上對下,優勢主宰弱勢的思維,那時台灣人去中國大陸也受到一定的禮遇。台灣舊社會產生對中國大陸的看法,兩岸政策就是國統綱領,社會也未出現一中一台的思維,認為中國大陸有一天會分崩離析,台灣可再次取代中國。

  2000年之後隨著全球化趨勢,台灣在這波浪潮中沒有把握契機。而由全球化浪潮催生下的台灣新社會,競爭力退步,經濟表現不佳,政治上民主效能弱化。社會制度保障停滯不前。在此情況下,政治上政黨惡鬥形成不穩定的狀態,經濟上也不再享有80年代經濟起飛的優勢。所以,2000年之後,台灣面對全球化所產生的新社會,基本上是從優勢轉變為劣勢的過程,台灣的經濟成就不再有過去的信心,產業結構調整也面臨許多大瓶頸。台灣在全球化過程中偏向於中國化,沒有做好全球化的佈局;全球化淪為口號,事實上是在實行中國化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