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社論壇實錄:誰主香港沉浮?
http://www.CRNTT.com   2012-04-03 00:15:44


馬逢國:長期被隱藏或掩蓋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得到充分暴露
 
  馬逢國:長期被隱藏或掩蓋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得到充分暴露 

  對這次選舉,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和觀察,也可以說有一定的參與,我們有些年輕人參與了梁振英的選舉工作,我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梁先生政綱草擬的工作中。但總的來說,我自己都不算“梁營”。我們很早就表明要提名支持梁振英先生參選,那時完完全全是希望能夠促成一個有競爭的選舉。因為我們要面向2017普選,我們認為不可以再重複過去三次特首選舉的情況——中央確定了一個建制派的候選人,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來挺,然後產生一個新特首。我們覺得必須要有一個競爭的過程,慢慢讓整個社會適應和成熟起來,最後面向2017。當然,這個願望還好最後得到了落實,中央政府也接受了這樣一個思路,同意接受超過一個建制陣營的候選人來參選。

  如果這次選舉是一場君子之爭的話,反對派就會被完全邊緣化,因為他們基本上沒有真正的治港理念和方略。如果這次選舉能集中在政綱的比試和理念的拼比,將是非常好的。很可惜,兩個陣營在過程中,其支持者採取了攻擊對手來獲取支持的這一不太理想的手法。 

  但是我仍然認為這次選舉非常有積極意義,因為過程中,把一些長期以來隱藏或掩蓋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得到了一次充分地暴露。其實這些問題早就存在,只不過以前沒有表現出來,包括掩飾、迴避或沒有被發掘的成份。但通過這一次,就暴露得比較清楚。比如說,1200位選委都是社會精英,他們的傾向和立場都是社會不同意見的反映,當然最後可以通過協調,使他們從大局出發來行使他們的投票權,但總的過程已經看地很清楚了。我的看法是,如果中央政府能花一些心思去細心地分析地話,這些深層次的矛盾應該已經很好地暴露出來了,關鍵是往後怎麼辦,這個分香港的層次和中央的層次,一會兒下半場再講。 

  暴露出來的問題,我認為,基本上是四個方面。 

  第一是對社會的利益分配的不滿程度,包括貧富差距的拉大,階層之間的不同利益的矛盾等等。

  第二是中產開始有很多的訴求。社會結構中流動性下降的問題過去已經顯露出來,過去中產階級從來不會有房屋問題的訴求,不會要求政府照顧,香港中產階級向來靠自己的雙手奮鬥。但現在,這樣的希望好像已經幻滅了,中產階級都要向政府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也向特首候選人提出這樣的訴求,要求照顧中產階級。

  第三是政治立場的問題。這次出現了對候選人的政治背景的抹黑,反共意識比較集中的表現。過去在社會裡面,這樣的意識是比較隱藏的,很多人都不提,或者是迴避,但這一次擺明了。但是,同時也突顯了另一個方面,就是香港人對政治已經沒有恐懼感,不再害怕政治,已經站到了前台,可以用行動來表達。所以就給了反對派或其中一個陣營抹黑對手是“土共”的機會。而在講“土共”的過程中,梁振英還是能拿到55%的民意支持,這是從來沒有的,可見回歸十幾年之後,“恐共”的情緒已經相對淡化了。雖然有一批人更強烈地反共,但香港總體上的政治冷漠感和恐懼感已經淡化了很多。

  第四是過去一段時間特區政府的管治問題凸顯。包括政府在處理一些官員的利益衝突問題,以及一些官員的基本操守。比如,行政會議的內容會輕易地暴露出來,還成為了選舉過程中的“彈藥”,這些都是特區政府管治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