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對立面來了解研究對象
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Dr.MarcWinter(冬瑪軻)
按照我的了解,中、西方很多關於清代思想史的研究受清末反滿、五四運動影響很大,因此在分析清代儒家思想時往往只重視他們的哲學著作和哲學思想,在這種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下,清代名儒戴震在乾嘉學人當中被看做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書如《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被當作清代儒學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而戴震的學生和朋友段玉裁受到的重視比不上戴氏,他被劃分為小學家,而不是哲學家。
在我的研究中,我試圖尋找一種方法,以便在研究清代儒學的具體情況時避免受這種傳統研究方法和思維定勢的影響。例如,我在研究清儒江藩的《漢學師承記》時,為了不讓自己的研究變成個人佩服的英雄研究,我注意使用江藩的學術對手方東樹的《漢學商兌》,從中我想找到一種新的了解江藩的視角。我發現,戴震在清代學人眼裡並不是哲學家而首先被看成為考證學家、校勘家。清代學術大師如錢大昕等人認為戴震的哲學著作不值得看,不如他的考證著作,戴震的哲學理論不夠徹底,他的思想超不過宋代的理學大師。
段玉裁雖然編了戴氏的年譜並出版他的遺書,但是他沒有承續戴震的哲學貢獻。原因在於他認為戴氏的儒學理論沒有說服力。同時這種情況也表明,中國封建社會晚年已經發展了科學思想最基本的條件:決定自己的研究範疇和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