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國學是真熱還是虛火,應有兩個起碼的標誌:一是國學教育是否真正走進從小學到大學的課堂,並成為終身教育,從而使國學非熱於一時一地,由熱轉為常態;二是國學是否具有核心價值和文化精神的社會實踐,其中包括和諧社會和國家軟實力建設;發展模式的創新和國際話語權的確立;全民素質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進步;個人道德品質的提升和社會規範的有序等。
國學的內容紛繁複雜,人們閱讀國學也應該理性對待。第一需要有選擇性。國學著作汗牛充棟,雖然是很多古人傑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學的成分,正是這種良莠並存的狀況,使得國學閱讀尤其要注重甄別,擇善而讀。第二,閱讀國學著作,需要培養慢讀與重讀的習慣。國學經典不同於網絡上速生速朽的文化產品,它是一種智慧的發酵與歲月的沉澱,蘊涵著豐富的知識與深刻的哲理,惟有細細咀嚼,才能領悟。一遍不行,便再來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漸進入“溫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讀,都有新得,如此讀書,才會收益無窮。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閱讀國學需要“轉識成智”,“下學上達”。國學究其根本,是滋潤人生、淨化心靈的學問,使人之所行不悖規律,合乎大道,所以我們閱讀國學,應該越過工具理性,到達價值理性,使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智慧,並成為對人生境界的一種潤澤與提升。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