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莊學史》 重拾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奇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1 00:14:49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莊子》是一本奇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高層知識分子中間,更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宋人葉適雲:“自周之書出,世之悅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資其辭,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好邪者濟其欲。”魯迅說:《莊子》一書,“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晚周諸子,就是現在常說的“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作品沒有超過《莊子》的。聞一多認為“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顧頡剛則說:“在戰國時代裡,《莊子》是最高的哲學表現,《楚辭》是最高的文學表現。”秦漢以降,特別是魏晉之後,有關《莊子》的研究越來越多,或重文字考證,或重義理解釋,或以玄學解《莊》或援《莊》解佛,更多的是借注《莊》、釋《莊》獲得一種人生解脫。莊學就是歷代學者對《莊子》進行詮釋和發揮而形成的一門學問。它與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近代西學的發展交融共進,和儒、道、釋三教的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複雜。可以說,莊學涉及史學、哲學、宗教學、文學等各大學科門類,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不僅自身形成了一個十分浩繁博大的學術系統,而且與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密切相關。

  儘管莊學蘊含重大的學術價值,然而有關莊學的研究卻長期被忽視了。蒙文通先生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提示從老莊學的角度研究道教哲學的發展演變,並提出了從唐代老莊學出發研究道教重玄學的觀點,但前輩學者的遠見卓識沒有得到應有重視。20世紀90年代,雖有學人對莊學進行了零星、個案的研究,但把詮釋莊子的歷史加以系統整理、研究卻尚屬空白。從2000年起,熊鐵基先生在繼續老學研究的同時,又開始了莊學研究。2003年他與劉固盛、劉韶軍合著的《中國莊學史》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書出版後立即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被認為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專門思想史”,“對我們把握中國經典的詮釋特性,極有價值”;“它為中國哲學與道家文化的研究不僅僅開拓出了新天地,而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8年熊鐵基先生等對此書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訂,補充了個案,修改了內容,篇幅擴大了一倍。修訂本於2009年1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