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4 00:10:12  


 
  範睢於公元前266年封為應侯,卒於前255年。荀子親自觀察到的秦晚期的政風民俗,豈不是百年後墨子“上同而不下比”理念高度實現的最權威的見證嗎?荀子這著名的論斷中唯一需要修正的是“四世有勝”的“四”應改為“五”,因為四世只能上溯到孝公,五世上溯到獻公才符合本文考證的結果。總之,從上述重建多方面史實反思,獻公朝確是轉弱為強的樞紐,而促成這種演變的核心力量卻是來自仕秦的墨者。

  結 論

  “大事因緣”的“因”當然是篤行兼愛非攻,不惜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墨翟。“緣”則甚奇,奇在:墨者原來兼愛非攻無私救世的情懷,在竭忠盡智仕秦的過程中,竟無情地被時代化為本身生命的高酸消溶劑——這才是人類史上值得嘔歌贊嘆的永恒悲劇!

  秦墨的命運

  兩千多年來哲學及思想史界最大的困惑,莫過於墨子學派何以從顯學倏忽衰微淪為絕學。二十世紀前半論者有胡適、梁啟超、錢穆、方授楚、陳柱、郭沫若諸家,但“在解釋墨學衰微問題上,言之成理的說法少,似是而非的議論則太多,這反而防礙對真正原因的把握。”就思想及制度方面作簡要的析論:

  (1)墨子理想過高,難為常人接受

  《莊子.天下》篇所論,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椁,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任,奈天下何!

  (2)時代巨變不利於墨學及墨者

  當秦獻公征募墨者之初,秦是被侵略的弱者,正是篤信兼愛非攻的墨者樂意效忠的對象。但經過獻公晚年與魏“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賀以黼黻”大凱旋後,秦迅即變成最強的軍事侵略國。這一基本事實既造成所有墨者良心信念的矛盾,更切斷所有墨者社團發展的機會。

  (3)獻公與墨者的特殊因緣

  筆者曾屢度提到墨者的種種專長恰恰迎合獻公迫切的需要。撰此結論之際,再度反思,深覺二者之間的關係堪稱是特殊因緣。之所以特殊是:建立關係之初雙方都覺得一切同軌合拍,歡同魚水;雙方都不能預料局勢發展下去會只對秦國有利而對墨者極端不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