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4 00:10:12  


 
  那麼,我請問何先生一個問題:有沒有這個可能?何先生將來從秦墨史的影響,轉變到商鞅變法的影響,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否可以給我們再深入地探討一下?

  何炳棣:本文所論墨者與獻公的密切關係,不就是已經修正了兩千年來認為秦國由弱致強歸於商鞅變法嗎?

  陳來:十年不見了,何先生看上去還是老當益壯,寶刀不老,聲若洪鐘,剛才楊先生說:何先生是用科學方法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人。在世界上享有如此崇高的聲譽,這是與他一直做第一流的題目是聯繫在一起的。

  何炳棣:1932年,我15歲,南開高中二年級上學期還沒有念完,因為參加學潮被開除了。1934年考上了清華,第一次月考,我以為準備得很充分,不料因部分地誤解有關埃及及宗教試題的措辭重點,只得了89分。坐在我右上方的姚克廣(後改名姚依林)得91分,對我說:“能得89分也很不錯啦!”姚的話完全是出於自然的,而且是純友善的。可是,我心裡就很難受,心想:何以如此用功而不能獲得應有的報酬,看來讀書思維習慣如不認真改善,將來怎能應付全國競爭的留美或留英考試。所以我即刻下決心就以西洋通史這門課作為磨練意志的對象。果然第二次月考得了99分,上學期平均得“E”(Excellent,超等)已居全班之冠。下學期更加用功深索,全年平均竟獲“E+”,創了紀錄,楊振寧先生曾經說過:“這是傳奇,還沒有人能考過他的。”追憶這件瑣事絕不是幼稚的自我炫耀,而是直言不諱的招供——此後治學幾無不遵守清華大一讀西洋通史過程中所立的“扎硬寨、打死戰”式自我磨練的原則。

  陳來:何先生總是如此的苦幹、實幹,把做第一流的學術成就視為生命,同時何先生也付出超一流的努力,所以才能成功。中國歷史真正最大的事是秦制的建立以及對後世影響,這一點我很贊成。我認為,聽了您的講座有一個想法,秦制的建立是否實現了墨家尚同的理想?

  何炳棣:是的,我很苦,做學問是件非常苦的事情,現在我的手和肩膀都是麻的,我的夫人幾年前過世了,我們曾享有65年半的婚姻,我們是同班同學,一個家庭沒有女人不成其為家。

  我只能極簡單地回答您的問題。秦制的建立,在政治上是實現了墨家尚同的理想,可是,在這個制度背後的倫理觀念並沒有實現。事實上,秦國並不考慮墨子尚同的倫理標準。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