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鴻寶浮沉 大盂鼎、大克鼎流傳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0 00:17:00  


 
  這張獎狀在潘達於的臥室裡掛了50年。

  而對人民政府獎勵的2000萬元(相當於2000元)獎金,潘達於卻沒有收下,她又給上海文管會寫了封信:“查上項古物歸諸人民,供歷史上之研究,正欣國寶之得所,乃蒙政府賜給獎狀舉行典禮,已深感榮幸,今又蒙頒給獎金,萬不敢再受隆施,懇請收還成命,無任盼祈之至。”最後,潘達於將這筆錢捐獻抗美援朝。

  雖然潘家先代曾是鐘鳴鼎食的權貴名門,但捐鼎時,潘家經濟已不寬裕。執掌潘家的潘達於知道這兩尊鼎價值連城,但她從沒拿藏品去“換生活”。那時潘達於和女兒潘家華在上海相依生活,女兒在學校教書,每月70元收入,而潘達於則走進了裡弄生產組,當了一名普通勞動者。

  而在捐出盂、克二鼎後的幾年裡,潘達於又數次捐出了家族中收藏的所有珍貴文物。細細點數潘達於家裡的收條,僅上海博物館一地收藏的文物就達400多件。如果按文物市場的價格計算,將是一個驚人的天文數字。

  但是,文物真正的價值和潘達於老人的義舉一樣,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二鼎入館珍藏;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大盂鼎等125件珍貴文物應征北上。兩件巨鼎自此各鎮一方,遙相呼應。

  2005年,潘達於老人百歲壽誕,分離近半個世紀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館重新聚首。這是上博為給百歲人瑞潘達於祝壽而舉辦的回顧特展。當天下午,身著棕色緞襖,腳穿新綉花鞋的潘達於在女兒的攙扶下,走上展台,圍著欄繩走了大半圈。“好婆後來說,我為俚篤(蘇州方言,它們)尋著好人家哉。”潘裕達回憶道。

  2007年8月,潘達於走完了她102載的傳奇人生,與世長辭。

  歲月匆匆,往事如煙,但上海博物館刻著捐贈人姓名的大理石牆上,“潘達於”高高在上,永遠和盂、克二鼎的故事聯繫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