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可能對台灣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的行為,一開始就要儘量謹慎,例如不要在股市裡大量進出,看到有利可圖就大量進貨,有獲利機會立刻賣出,造成股市動盪;這絕對會引起台灣內部很大的爭議,對陸資的進一步開放和發展不利。
盧信昌:陸資入台必須有非常高的格局協助台灣打破經濟瓶頸
陸資不純然是外資,因此陸資與美資、日資等外資相比,必須有更高的格局:陸資不但要協助台灣打破經濟瓶頸,而且要把參與經濟生產行為當作是“經濟人權”,以維護經濟人權來考慮經濟決策的問題。
其實陸資只要有聚焦、有關懷,就不會造成台灣內部的恐慌;陸資只要有一定的格局高度,就不會發生像美資、日資,只是來台灣要一些政策特權。過去八年美系資金在政策特權的要求過程中,雖然促成了台灣的金融改革,但並沒有促成台灣的社會發展。
陸資可以協助台灣發展成為華人的高等教育文化特區,使台灣成為全球電子消費品的採買和貿易中心,協助台灣發展成為華人品牌商品的集散中心。在這三個中心的定位聚焦下,陸資的成效可以在未來三到五年裡被看到,而且也會嘉惠全中國。
盧陽正:期望陸資來台創造兩岸雙贏
陸資來台,我們希望創造的是真正的雙贏(win-win)。對於盧信昌教授的發言本人感到非常佩服。Win-win有非常多的做法,我也相當認同盧教授的三個大中心:全球採買中心、品牌中心、華人高教文化中心,這也直接解決台灣高教體系供給過剩的問題。這是個非常精辟的見解,是真正的Win-win的模式,而不是只有短線的炒作。因為,資金過剩就會變熱錢,熱錢一定都會有炒作的動機。
我們知道,大陸有大陸的優勢,台灣也有台灣的優勢,透過相互的交流合作能夠創造雙贏,並且慢慢提升合作的層次,藉由兩岸雙贏合作模式的建立,進一步放眼亞洲,進軍其他可能的市場,包括印度、巴西、俄羅斯及全球新興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