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美日利益交叉衝突 需新戰略框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00:13:32  


 
  2.貿易“熱戰”

  日本經濟成長中的另一個應該借鑒的教訓就是如何與美國打貿易戰。

  上世紀60年代的東京奧運會、1970年的大阪萬博,日本的GNP上升到當時資本主義陣營的第二位。經濟增長率也在9-10%。但美國從貿易、紡織、鋼鐵、汽車、農牧業、商業、金融、保險、兌換率、半導體、電腦等各個領域,毫不留情地一次次打擊日本。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美國不能忽略的程度了。而且在經濟發展遠景方面,與目前美國國內的經濟生活都已經是密切相關了。主張自由貿易的美國,其實是最執著於保護國內利益的。等到美國認為超過忍耐只限,就會很快拉破臉。僅是奧巴馬執政後,在輪胎、無縫油管等方面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徵兆已經顯露、增強了。

  中國和美國之間與美日關係不同,不存在“天然”的不平等。對於美國的各種無理要求,日本基本上只好忍氣吞下。但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從貿易戰略的高度,從國內生產到進出口的整體環境,建立一個國家戰略的意識,相應準備好各種應變預案。

  3.外交與“意識形態”

  出於對建國以來前30年的某種反省,中國很少再提“意識形態”,而專注於經濟。這是有道理的。但應該認識到,“意識形態”在國際間還是存在的。在日本稱為“價值觀”。當然其內涵與中國的有所不同--所謂“民主”、“人權”、“民族自治”,今後會把“去核”、“氣候”等等拉入“價值觀”範疇也未可知。奧巴馬這次訪華,似乎沒有固執於所謂的“價值觀”問題。但顯而易見,這是權宜的。

  美國是一個最實際的國家,同時又是最會利用“意識形態”的國家。當中美關係,或者是在亞洲地區的利益出現重大障礙時,美國一定會再次向中國揮起“意識形態”大棒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