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美日利益交叉衝突 需新戰略框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00:13:32  


 
  日本“脫美入亞”及中日“冷交”

  鳩山政權的“脫美入亞”傾向被認為是奧巴馬政府表現出強烈“返回亞洲”政策的背景之一。但其實重視亞洲,已經成為時代之必須。

  1.鳩山政權的“反美度”

  鳩山民主黨正式執掌政權前後,美國的輿論與政府內部就出現了種種不安的推測,認為鳩山政權將成為一個反美色彩很濃的政權。雖然是經過了美國媒體的渲染,但是鳩山及其政權中樞的言行,從傳統觀點來看,確實也不能不說是有著強烈的反美色彩。

  其實,日本戰後歷屆政權中,並不乏“反美政權”。最初就是現任首相鳩山由紀夫的祖父鳩山一郎內閣。鳩山一郎掌權後,一改“對美一邊倒”,恢復了與當時蘇聯的國交,主張修改和平憲法,復活明治時期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岸信介政權,也主張改憲,並認為吉田茂與美國簽訂的“日美安保條約”是不平等的,於一九六零年與美國改簽了新的安保條約。中曾根康弘在未當上首相時,就做過“改憲之歌”,與雷根總統表面關係很好也在於當時冷戰局勢非常緊張。安倍晉三承繼他外祖父岸信介的意志,提出摒棄“由美國強加給日本”的和平憲法,而且在執政期間強行通過了“國民投票法”,為改憲鋪平道路。

  日本歷代反美政權的特點一般有三:主張改憲、要求日美平等;要求修訂日美安保條約,加強日本自身軍事力量;表面強調日美關係的重要性。另外,反美政權不一定具有強烈的反華色彩。

  而現鳩山政權的反美傾向是很強的。其中既有承繼其祖父鳩山一郎反美基因的要素,也有民主黨實際政策主導者小澤一郎的意向。同時,由於民主黨初掌政權,還未諳政治外交之術。早早就在普天間基地轉移以及修正日美安保條約等問題上作出與美國對峙的姿態。為了保住支持率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引起了美國朝野的強烈反彈。

  2.“東亞共同體”構想

  鳩山提出的建立“東亞共同體”是一個可行性很低,邏輯很混亂的構想。但同時又很真實地反映了日本民主黨政權在摸索外交路線時合理和荒謬的兩個側面。

  其一,要擺脫美國的控制,那就要在亞洲找好自己的位置。但對日本是否能夠真正擺脫美國的控制沒有一個現實的考慮。美日同盟是美國亞洲戰略的基石,但同時又是一個不平等的,對美國來說,很經濟很合算的同盟。至少在對日本提供核保護傘的前提下,這一同盟不可能發生質的變化。即使日本打算在亞洲只建立經濟同盟,美國也不會坐視。這次奧巴馬在東京的講演中,表示美國將積極參與亞洲的各種組織時,他只提到了東盟APEC和正在醞釀中東亞峰會三個地區性組織,並提出希望正式參與“東亞峰會”。但卻根本不提及鳩山所倡議的“東亞共同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