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如何應對國際力量再“集團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7 09:56:50  


9月25日,G20第三次金融峰會在美國匹茲堡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峰會。這是會議開始前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交談。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7日載文《中國如何應對國際力量再“集團化”》,摘要如下:

  最近幾年,國際社會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國家集團化或者G化浪潮。在冷戰期間,國際集團比較簡單,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集團和以前蘇聯為中心的共產主義集團幾乎占據了整個國際空間。期間也有一些國際或者區域集團,但它們的作用並不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附於前面兩大集團。前蘇聯集團解體和冷戰結束後的很長時間裡,只有G7很有力量。G7產生於冷戰期間,它不僅僅是經濟最有實力的工業化國家集團,也是意識形態陣營,即民主國家。蘇聯解體和俄羅斯成為民主國家之後,加入G7,變成了G8。但G8很快就發展成了G20,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最近的消息說,美國又想改組原來的G7,把它變成G4,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同時,國際社會也在討論、關注和爭議一個可能的G2,即中美兩國集團。

  國際力量再“集團化”可以說眼花繚亂。相信這種趨勢在今後的相當長歷史時期裡會持續下去。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再集團化?這裡有很多因素。簡單地說,就是國際政治處於大變動時期。原來的國際秩序和各種集團已經不能反映和不適應新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冷戰後,美國成為唯一的霸權,在很多問題上,拋棄了美國本身之前努力建設的多邊主義國際組織構架,單邊主義開始盛行。但美國的單邊主義失敗得也非常慘。這就促使美國有極大的動力來主動重組國際秩序。

  同樣重要的是各國經濟力量的變化。冷戰後,全球化加速,湧現出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在內的一大批新興經濟體。這些經濟體不僅本身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而且也構成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是,這些國家的力量沒有能夠反映在現存國際秩序上,或者說不存在能夠反映這些國家利益的制度安排。一句話,如果不能包括這些新興國家,任何國際新秩序的形成就非常困難;即使形成了,也不會產生任何有效的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