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如何在困難中推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1 00:15:00  


 
  所以我認為,大陸純粹是從使兩岸走向一個中國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當然現在兩岸的環境有某種程度改變,“馬總統”就任後也想做些改變。不過我認為問題不是那麼的單純,除了主權爭議外,至少有其他兩個因素影響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第一個是台灣內部的政治環境還是相當複雜,這主要是指藍綠對立,而且這個對立仍將持續相當時期。在此情形下,大陸想透過兩岸軍方交流接觸,讓台灣軍隊變成解放軍的友軍(這是軍科院的王衛星先生在杭州會議上主張的),站在綠營的立場,接受度應該不高,可能會產生蠻多的反彈。因為軍事互信相關的協議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立法院”可能會對協議內容要求討論與監督。

  美國因素也影響兩岸軍事互信的建立 

  除了雙方面的政治主權與內部政治因素外,還有國際面向。坦白來說,就是美國的問題。如果兩岸真的能夠簽訂軍事互信,代表台灣幫美國做了一個工作:如果兩岸的互信能夠做到像歐洲那樣的話,事實上也等於幫美國,讓解放軍間接的對美國透明化,甚至某種程度上限制其行動。因為解放軍若想往太平洋發展,大陸與台灣達成的軍事互信後,這是否可能限制大陸往太平洋發展。所以,大陸願不願意這樣做是有疑問的。 

  因此,兩岸軍事互信問題牽涉到美國與兩岸間的安排。到底台灣能走得多遠和走得多快也將受到美國的約束,因為台灣對美國是高度的依賴。如果大陸沒有給台灣一個百分之一萬的保證、無條件的保證,我覺得台灣應該很難完全不顧美國的立場來處理這個問題。而不管是胡錦濤、或是任何一個領導人,大概也不可能給台灣百分之一萬的保證、無條件的保證,即使台灣說追求一個中國(先不論一個中國的定義為何)。 

  王崑義: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 政治領袖的個人品德很重要 

  今天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問題,當然最重要是先建立政治互信,特別是政治領袖個人品德的互信。談到這裡不得不感慨,台灣人真是悲哀,前八年選了個扁,後八年選了個馬,兩個字合起來是一個“騙”。兩個詐欺的政府,一點品德都沒有,怎麼去建立互信?台灣內部都沒有互信了,怎麼可能與中國大陸建立互信? 

  我相信,中國大陸一定相當在乎政治領袖的互信。就是說,你講的話算不算話?過去大家都批評阿扁政府變來變去、騙來騙去,我覺得現在的馬政府也差不了多少,政治領袖的誠信在哪裡?我覺得這是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最大的困境。這是第一點。 

  兩岸定位問題影響兩岸建立軍事互信 

  第二點,總體來看,要建立軍事互信,當然要包含主權、人權、安全三方面。簡單來講,主權就是政治安全,人權屬經濟安全層面,安全則是國防安全範疇。 

  現在的麻煩在於,牽涉到主權的安全政治問題,該如何陳述?台灣對於兩岸主權的界定是不斷變化的:一九九九李登輝講“兩國論”、二OO二年陳水扁說“一邊一國”,現在馬英九說“特別的地區關係”。台灣自己都沒有辦法講一個完整的東西,連定性都還在變動的過程,怎麼去講政治互信?如何談政治安全的問題? 

  從軍事方面來說,馬英九也特別提到,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的問題,前提還是要建立一個小而美的“國防武力”,捍衛“國家的主權”。這意思是說,在談論和平的過程中,台灣並未放棄建立合理軍購與“國防武力”,這東西一拉到軍事安全上的時候,就變得很困擾。 

  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步聚 

  美國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TheHenryL.StimsonCenter)將互信機制分為四類:一、溝通性措施,二、透明性措施,三、限制性措施;四、驗證性措施。另外,美國學者艾倫(KennthAllen)再增加宣示性措施和海上安全救援措施兩項。以此來規劃兩岸互信機制,可作如下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