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之爭:禁不禁、禁哪些、怎麼禁
http://www.CRNTT.com   2020-03-11 18:15:24


 
  據王兆久介紹,目前整個漢壽縣有600家甲魚養殖戶,存量甲魚有1000多萬斤,每年要消耗飼料8000多噸。等到四五月份,養殖戶就要開始大量投喂飼料,如果一直無法明確甲魚是否會被禁食、人工養殖是否可以繼續,漢壽的甲魚養殖將會遭受無法想象的巨大打擊。

  直到3月4日,農業農村部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栖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

  這也意味著,甲魚將不被列入野生動物禁食名錄。漢壽縣的甲魚養殖戶都鬆了一口氣。

  但竹鼠、田雞、蛇類、涉禽等物種的養殖戶,仍在焦急地等待政策落地。

  去年4月,湖南常德人張平(化名)轉賣了在廣東開辦的小工廠回到家鄉,響應國家政策發展特種養殖。據張平介紹,在根據當地相關規定辦理了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後,他開始養殖綠頭鴨、斑嘴鴨、白骨頂雞和蒼鷺。

  記者查詢發現,這四種物種都屬於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張平告訴記者,自疫情發生以來,他養殖的3000多只綠頭鴨、白骨頂雞和蒼鷺就封存在養殖場,再也沒有進行過交易。“現在每天要喂1000多元錢的飼料,眼下又到了繁殖的季節,養殖場已經堆積了幾百個待孵化的蛋。”

  對於野生動物養殖的全面暫停,張平也有不解。“當時我們是合法且受到鼓勵的特種養殖,現在就一直處於停滯虧損的狀態,也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封存的動物要怎麼處理。”

“洗白”亂象頻出

  疫情暴發後,全國各地檢查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達153000多處,我國野生動物人工繁殖產業規模之龐大可見一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