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抗美援朝:中朝高層的矛盾、分歧及其解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6 10:07:34  


 
  樸回答,不追擊就不會退出,應該利用美國資産階級內部的矛盾。彭說,只有再美軍消滅幾個師才會加深這種矛盾,這一因素才會成爲有利條件,而志願軍只有休整後才能再戰。這時金日成插話,重提在半個月內志願軍應有3個軍繼續南進,其他部隊休整一個月後再進攻的主張。彭德懷有些不耐煩了,提高嗓門激動地說:你們的看法是錯誤的,都是從願望出發。你們過去說美國一定不會出兵,從不設想如果美國出兵怎麽辦,現在又說美軍一定會退出朝鮮,再不考慮如果美軍不退出怎麽辦。你們指望速勝而又不作具體准備,結果只會延長戰爭。你們把戰爭勝利寄托于僥幸,把人民的事業拿來賭博,只會把戰爭再次引向失敗。志願軍休整補充需要兩個月,一天也不能少,可能還要三個月,沒有相當的准備,一個師也不能南進。我堅決反對你們這種輕敵的錯誤意見。你們認爲我彭德懷不稱職,可以撤職審判,可以殺頭。彭德懷接著根據毛澤東來電的意見指出:由仁川至襄陽綫以北,全部海岸警戒和後方維持交通,由志願軍負責。人民軍4個軍團約12萬人已有兩個月休息,歸你們自己指揮,照你們的願望繼續向南前進。美軍果如你們想象的那樣退出朝鮮,我當慶祝朝鮮解放萬歲,如美軍不退走,志願軍按預定計劃南進作戰。在這種情況下,金日成只得表示,人民軍還沒有准備好,元氣也未恢複,不能單獨前進,承認確有速勝情緒,幷勉强同意志願軍休整兩個月。最後,雙方決定召開兩軍高級幹部聯席會議,交流經驗,統一思想。

  斯大林得知中朝之間在軍事指揮上的爭論後,曾在一封電報中說,“中國志願軍的領導是正確的”,“毫無疑義,真理在彭德懷同志手里”,稱贊彭以那樣劣勢的裝備打敗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國主義,是當代天才的軍事家。斯大林還批評蘇聯大使不懂軍事,不准他再幹擾彭德懷的指揮。此時,毛澤東也進一步施加壓力,于1月14日致電金日成指出:“在最近2-3個月內,中國志願軍和朝鮮軍隊要克服嚴重困難,幷完成繁重而艱巨的工作,具體包括:用經過訓練的新兵補充部隊,使經過訓練的新兵學會老兵的經驗;加强部隊的武器裝備;恢複鐵路;准備好給養和彈藥;改善運輸和後勤工作。只有做好這一工作,才能保障取得最後勝利。”毛澤東認爲,在敵人准備繼續抵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才能繼續作戰。不然,我們就會重犯朝鮮軍隊1950年6 月至9月所犯過的錯誤”。“中朝兩國同志必須耐下心來,進行必要的准備”。第二天毛又將此電轉發斯大林。這樣,在1月16-18日再次與彭德懷會晤時,金日成表示朝鮮人民軍單獨南進是帶有冒險性的,朝鮮勞動黨政治局經過討論,認爲中方提出的爲了今後更好地實施進攻,而必須利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休整的建議是正確的。然而,金日成心中的不滿是可以想見的。蘇聯駐朝鮮大使後來報告說:“當美國人已經准備從朝鮮撤出的時候,中國人却離開水原回到三八綫地區,他們放弃了大規模的進攻行動,經常派出一些沒有准備的軍隊去參加進攻行動,明顯地追求在三八綫地區停止戰爭——所有這一切都嚴重地損害了中國人在朝鮮領導人心目中的威信,盡管朝鮮人也清楚,中國遇到了什麽樣的困難。”

  從軍事角度講,彭德懷的主張當然是實事求是和有充分依據的,而朝鮮領導人一厢情願、一味蠻幹的情緒,顯然是受到其政治考慮和其他因素影響的。不過,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中朝之間的這種分歧,只是在軍事策略方面持有不同主張,而從總的戰略方針來看,北京同平壤、莫斯科是一致的,都主張通過軍事手段或軍事壓力把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半島,以徹底解決朝鮮問題。在這種情緒下,毛澤東和金日成都沒有認真考慮此時聯合國提出的停戰談判的決議案,從而失去了一次盡早結束戰爭的有利時機。

四、關于鐵路運輸的管理體制問題

  隨著志願軍連續三次戰役的勝利和戰綫的向南推移,中朝軍隊的後方補給綫越拉越長。這時,保障軍隊後勤供應問題的重要性就突出地顯露出來。與此同時,由于戰爭,到1950年底,朝鮮的“工業生産已完全停頓”。爲了恢複和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中朝聯軍打過三八綫以後,朝鮮政府便做出了“關于1951年第一季度恢複及發展國民經濟計劃”等一系列決定。特別是1951年2月22日 “關于改進戰爭時期鐵路工作”的決定,提出了鐵路“爲恢複工農業生産而保證國民經濟運輸的任務”。于是,中朝雙方在如何保證鐵路運輸及鐵路管理體制方面的矛盾隨之爆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