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咬文嚼字的彭德懷將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3 10:02:04  


  眾所周知,彭德懷幾十年戎馬倥傯,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指揮千軍萬馬,使敵人聞風喪膽。然而,令許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性情耿直的彭大將軍在文字上頗有功夫,特別是在公務文書上總是精雕細刻、字斟句酌。 

  ●軍令如山“不得違誤” 

  1947年,彭德懷出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所轄部隊有2個縱隊,6個旅,16個團,共2.6萬人。對下屬的16位團長,彭德懷都很陌生。而6個旅長中,也只有教導旅長羅元發曾于1934年長征時,在彭德懷的紅三軍團任過團政委、軍團保衛部科長。縱隊司令員中也只有張宗遜在長征途中被派到紅三軍團任過師長和縮編後的團長,但這也是13年前的事了。第一、第二縱隊都是新編成後不久分別於1946年11月、1947年3月由晉西北調到陝甘寧邊區的。教導旅、新四旅是1943年7月從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調赴邊區保衛延安的。這6個旅還未在一起協同進行過大兵團作戰。當時彈藥奇缺,3月間,西華池戰鬥抗擊敵軍進攻延安後的消耗仍未得到補充。 

  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打仗?彭德懷夜不成寐,反復思考用兵良策。他深知自己統率的部隊是剛合攏起來的野戰集團,思想意志的集中統一體現在統帥的決心命令中,必須不折不扣地在全軍貫徹指令,令必行,禁必止。為此,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首戰青化砭,又戰大、小寨,再戰羊馬河。在三次均投入全部6個旅的戰鬥中,所有下達給各縱隊各旅的戰鬥命令均在末尾寫有:“務于X日X時到達地,不得有誤”、“X日X時發起攻擊,不得延誤”、“堅決阻擊敵軍前進,保障主力殲敵,不得違誤”等字樣。 

  1946年3月25日,即西北野戰軍主動放棄延安的第6天,我軍在青化砭隱蔽待擊,經1小時47分鐘的激烈戰鬥,全殲敵第三十一旅2900餘人,俘敵旅長李紀雲、副旅長周貴昌、團長謝養民等。4月6日,彭德懷擬在永坪西北的大寨、小寨殲敵第十二旅及第二十九軍軍部。但我軍部署尚未完畢,有的部隊在運動中已與敵軍接火,敵3個旅迅速靠攏就地構築工事據守。經數小時戰鬥,我軍僅斃傷敵600餘人。鑒於戰機已失,彭德懷斷然下令撤出戰鬥。4月14日,我軍集中4個旅鏖戰4小時,在羊馬河殲敵第一三五旅,活捉敵旅長麥宗禹。青化砭、羊馬河兩次勝仗,令全軍歡騰鼓舞。 

  彭德懷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說:“我軍開始和胡軍作戰時,因我軍系由各單位新組成,思想不一致,我在每個命令上都附署一句‘不得違誤’。但在羊馬河作戰後,部隊的信心建立起來了,所以就不要這一句話了。如再用這一句話,就會妨礙大家的機動性和積極性。這些問題,領導人在時間和分寸上都要掌握好。” 

  彭德懷認為,“對指揮員的信仰是戰鬥力的因素之一”。由於羊馬河之戰後彭德懷在西北野戰軍官兵中樹立起了很高的威信,因而嚴詞督責的“不得違誤”在命令中已不再需要。從時間上看,這距他出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還不到1個月。 

  ●謹慎推敲慎用“經驗” 

  1948年1月11日,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彭德懷主持召開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做《關於陝北九個月作戰的基本總結》報告,就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以來西北野戰軍進行的12次大規模戰鬥,檢討成敗得失,綜合歸納了4點“認識”,卻不用“經驗”二字。 

  何以如此?彭德懷說:“什麼是經驗?它必須是千百件事反復證明準確之後的真理,不然就是狹隘的經驗主義。”在他的心目中,“經驗”的涵義是看作與“知識”、“理論”同等水平高度的。 

  因此,彭德懷在看到西北野戰軍各級司令部每次戰鬥後的總結報告文稿中有“幾點經驗1、2、3……”時,總是嚴肅地批評:“什麼經驗!僅僅是一次自己一點不成熟的初步感覺,就說成是經驗,這不但誤了自己,也可能誤別人。你不用‘經驗’二字,那可使別人有思考餘地。只供人家參考,誤不了大事。” 

  彭德懷在使用“經驗”二字時的謹慎推敲,一直貫穿在他多年的文稿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